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应用原则

时间:2014-09-25 22:31:34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电子论文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课堂上使用的CAI系统被称为课件或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的使用对象不同,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课堂上使用的CAI系统被称为课件或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的使用对象不同,多媒体课件可分为供教师使用的演示型课件和供学生使用的导学型课件。目前演示型课件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更广泛,是CAI应用的主流。演示型课件主要是由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亲自制作,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课件制作的专门训练,所以对多媒体技术中人机交互功能和特点缺乏了解,导致相当数量的演示型课件不尽如人意。因此,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使用中的技术问题、课件开发所涉及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运用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的正确和充分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作者结合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医学CAI课件制作的经验,探讨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原则。

  1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1.1 理论指导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论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2 开放设计原则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的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课件中的思想、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的构思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较差,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积件思想的微软产品Powerpoint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用它可 以很方便地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从表面上看, Powerpoint缺乏定轨动画功能和交互功能,但实际上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弥补其不足。如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实现动画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实现交互功能。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不打包的Author Ware等课件也是开放式多媒体课件。开放式课件设计工具还有金山公司的“WPS 2000”,“几何画板”,CSC的“CSC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等,Frontpage也可以用作制作开放式多媒体课件。WPS 2000和Frontpage等相对于 Powerpoint 更有优势。

  1.3 动态交互原则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展示静态交互。但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由于参与课堂教学交流的学生不同,针对学生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教学流程也应作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地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4 目的性原则 课件的设计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完成教学目的为中心。教学课件是否遵循目的性原则将决定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其每一个细节也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任何与教学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图形、动画越生动、越漂亮,干扰越大,负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占用时间过多的交互式操作,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5 科学性原则 课件所提供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科学的。所进行的逻辑推理必须严格、准确无误,制作课件时图形、动作是可以任意定义的。但客观的事实却是惟一的,只有符合客观事实的图形或动画才是正确的。课件能否符合科学性原则,反映教师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教师只有储备足够知识量,站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才能真正作出符合科学性原则的课件。另外,科学性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设计思想应符合教育学原则、教育心理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好的课件应该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既具有启发性、暗示性,又具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6 实用性原则 制作课件一定要考虑到实效成本比,注意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适合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一个课件的功能、效果、可重复使用次数与成本和制作用时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课件的实用性。一个课件如果功效平平,成本很高,没有重复利用价值,其价值则大打折扣。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去经常制作这种课件。这种课件只能是装点门面的花架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7 艺术性原则 优秀的课件应该是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与严密的科学内容结合的作品。好的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杂乱无章的色彩、无效的图片和声音对视觉、听觉只有刺激,不会有美的享受。制作课件要遵循艺术性原则,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声、文、像等媒体展现知识内容。

  1.8 扩展思维空间的原则 教师有教师的思维空间,学生有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的思维空间应该广阔,并引导学生不断扩展思维空间。但是教师的思维空间是不可能涵盖学生的思维空间的。课件留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应该是制作者的追求,是教师智慧能力的体现,也是实现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要求。

  2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2.1 适度运用原则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原则。如果不给学生思考、理解、交流和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中将产生不良的后果。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出现了课件满堂演示和新形式的满堂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抑制了学习主动性,更影响了课后复习。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2 适量信息原则适量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目前,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信息量太大,且有人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但是,信息量太大,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优势的发挥,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谈不上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的思考,更谈不上创新教育问题。

  2.3 最佳结合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各有特点。传统教学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体现了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群体合作学习,变复制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 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就生动活泼,事半功倍。

  2.4 最佳效果原则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配合黑板、粉笔、挂图等零散的教学媒体。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首先对教学信息加工处理,并把教学信息通过语言、板书和其他辅助材料呈现给学生,师生之间存在情感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数学内容和进度,具有现场综合处理能力,但信息量不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不够。而用一般的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仪、录像片教学等),虽然教学信息量增加,但教学不能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双方没有交流,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知识。如果采用多媒体CAI课件,则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2]。同时,由于多媒体CAI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能够及时跟踪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人毅.交互式多媒体系统学习指导[M].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4:4-5.

  [2] 吴敏. 电子教材和课件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23.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dzlw/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