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试论初中学困生的界定、成因与转化措施

时间:2014-09-25 19:50:26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只要是有多名学生同时参加学习,其学习成绩就会有先有后、有好有差。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班级的某些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或者说,该部分学生完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无法达成预期

  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只要是有多名学生同时参加学习,其学习成绩就会有先有后、有好有差。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班级的某些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或者说,该部分学生完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无法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管理中,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作“学困生”。

  一、学困生的界定

  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智商及其基本学习能力没有太大的差异,评价每一名学生时,都无所谓的优与差、困与不困之说。所以,对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应该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事实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小部分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结合教育实践及查阅相关教育文献,我们发现,“学困生”一词主要由以下几种解释:(1)“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进而表现为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等;(2)“学困生”主要指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3)“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发现,学困生的几个特点:(1)智力水平正常;(2)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3)无法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至于那些因为智力异常(偏低)而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不应归于“学困生”之列。

  二、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成因,上文在罗列学困生的几种定义时,已有所涉及。下面,我试着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做一下具体的分析。

  1、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现在,小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后,仅仅通过必要的程序性考试,即可升入初中阶段学校进行学习。基本上可以说,其过程是自然流转的。缺少了优胜劣汰的升学考试,减免了考试对于小学生的必要的学习压力,这就必然导致小学教育阶段的某些教育惰性的产生,这里面既有学生方面,也有小学教师方面。进而,在本阶段教育过程中,小学生本应该养成的某些良好学习习惯,却不见踪影。

  例如独立完成作业。我的一些七年级学困生即告诉我,他们在小学时期的作业,基本都是抄袭同学的,极少自己独立、认真完成,至于期中与期末考试中的作弊,则属于常态现象。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我以为,是造成“学困生”现象的根本原因。

  2、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缺乏关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家庭及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其重要,但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学困生背后,其家庭与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的成长的必要关注。对于在校生,其缺乏关注即表现在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不闻不问。孩子(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了家长的重视、管理与督促,即会给孩子造成学与不学无所谓的认识,其成绩自然也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仅仅靠教师的教学管理,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来说,是很无力的。

  这是造成“学困生”现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3、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

  这是学困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对于绝大部分学困生来说,几乎均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着重大缺失,如上文所举例之独立完成作业、考试诚信。其他,如课上听讲时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课下因为懒惰等原因不会、不愿或不能完成作业,极度贪玩,更加关注学习之外的东西与活动,等等。这种情况下吗,时间一长,本来正常成长的学生成为“学困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不同于小学阶段学习的特点,但仍然是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却仍然是学习的自觉性与依赖性、主动性与被动型并存。基于此种认识,我以为,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上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树立信心。

  这一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树立信心,二是老师也要树立信心。关于前者,要使学生与家长双双认识到,学生间的智力差距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是否知道努力去学习,关键在于家长是否对于孩子的学习有足够的支持与重视。至于后者,老师也要相信并且真的去做、去帮助那些学困生。弃巢之下,安有完卵?呵护之下,才有英才。

  2、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之苦与学习之累,并去体验学习之乐。

  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严谨的思考、大量的练习也是学习中不可少的。这就必然带来学习之苦与学习之累。想一下也很正常,那些知识本不属于你,现在你要去占为己有,岂能不付出一番代价?也要引领学生去体验学习之乐,倘若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学习的动力,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是不管用的。正是“经得一番风霜苦,方得梅花扑鼻香”。

  3、教师要勤于辅导、精心授课,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从源头上避免学困生的产生。

  良好的授课过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再加上课后的精心辅导,相信初中阶段的那点知识是不会难住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学生的。

  4、注重学科思想的训练与教育。

  北京某中学有一位叫嵇文红的数学老师,有一次她说:“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育如此,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应该是如此。

  5、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诊断。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与状况,能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提前做出某种应对预案,并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等到学生提问或者考试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问题,再去纠正,就会因为问题已经积累很多,而无从下手或难以解决。冰冻三尺、木已成舟,再去纠正,谈何容易!

  总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并转化学困生,虽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的极大考验,却同时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光荣的责任与义务。唯有做好,别无他途!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ylw/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