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对策

时间:2014-09-25 19:50:50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口语交际能力是幼师专业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由于学生知识、能力和地域的差异,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提高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总结多年一线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沉闷、低效的现状,提出了三项具体的对策,

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对策

张瑛男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幼师专业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由于学生知识、能力和地域的差异,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提高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总结多年一线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沉闷、低效的现状,提出了三项具体的对策,以此作为对幼师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幼师专业 口语交际训练 对策



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说学会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因而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在语文教学中的共同趋势。幼师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教师。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口头语言教育。“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和幼儿打交道。”因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师专业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以普通话训练为基础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由此可见,社会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前教育是推广普通话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阵地。人类学习母语的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或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语言模仿能力强,耳朵能辨别语调的细微差别,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所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育,幼儿在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母语。因此,在幼师专业的语文课堂上首先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从朗读、复述、交谈、介绍等多个口语训练的环节上,训练学生准确恰当的使用普通话。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语委会的普通话考试要求为指引,引导学生说好普通话。

二、以心理控制能力和思维训练为重点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1.心理控制能力训练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心理素质的控制能力训练是最不允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控制能力不仅在口语交际方面,就是在其他方面也将受益无穷。

心理控制能力在口语表述中主要体现在自控和他控两个方面。自控就是表述者在口语交际中心理的自我控制。他控为口语交际中对听众或交流对象的控制。针对中职幼师学生的现有状况,主要的训练目标在自控能力方面。训练自控,首要训练学生树立说话的自信心。

(1)多创设良好的说话环境

成功的口语交际与和谐融洽的语言环境密不可分。一个理想的语境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效果影响颇深。学生有没有在具体语境实践的感受,有没有借鉴和参考其他学生成功的交际经验,有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口语交际效果,有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理状况,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在训练时能否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境。通过背景音乐、多媒体辅助、教师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课堂上训练,一定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幅提高。

(2)多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经过对往届幼师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中发现:幼儿园对毕业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口语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这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触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机会,对于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更快适应社会需要大有裨益。教学上不再是传统的单项输送简单知识或个人及社会经验,而是多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自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自我展示中,学生既可以发挥个人的才智,又可以有所借鉴,反思个人存的在问题,及时纠正改进。这种发现式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能够真正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思考时间交与学生,把问题解决的时间放手给学生。

(3)多给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

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内因外,外因的促进也很重要。给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就像春天的阳光、夏日的清泉一样。课堂上,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成功都会换来下一次更加勇敢和理智的实践。教师的适时评价,融合鼓励和表扬,既润物无声,又不断鞭策。一次又一次自信的重塑,一定会在日后的某一个时刻尽显成效。口语交际训练的环节很多,获得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很多,形成健康心理和崇高人格的契机也很多,抓住这样的课堂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的内化、升华,不是育人的最终目的吗?

2.思维训练

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口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

(1)记忆能力的训练

一般而言,记忆能力是指我们记住事物的形象、事情的经过或相关知识的能力。如果说我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理解和思考,那么我们的理解和思考就离不开记忆。在口语交际中,记忆力好的人说话富有条理,一板一眼,因为他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理解,然后说出个人的观点,而记忆力不好的人说话时往往时断时续,缺乏逻辑性,因为他要边想边说,常常忘了前面说了什么,有时只好漫无边际的信口开河,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就是在于思维与表述之间存在“记忆空白”。对于中职学生的训练,记忆力的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前提,可以通过记数字游戏、图片记忆等活动提高记忆的兴趣,采用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2)理解能力的训练

理解能力在口语交际中非常关键,在渗透在口语交际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在交际训练前,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内容及形式上的准备,给学生以示范和指导,能够在双向交流时理解对方的话语的含义,从而确定下一步交流的内容和信息。

从训练的角度说,训练越多,理解能力越强,口语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多给学生布置阅读内容,多谈自己的感受,多参与校内实训,多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人生阅历自然丰富起来,理解能力也就不断提高,可以完成基本的口语交际内容了。

三、以口语交际实战训练为突破

1.结合专业知识训练

“言语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因素,导致问题解决得成功率更高。”也就是说,有专业特色的口语表达可以促使学生智慧活动内化,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迁移水平。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他们的语文口语内隐学习,自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练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很高,收获会很多。这对教师的双师素养要求就更高。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专业的知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基础课程内容调整,使学生深感学习内容对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理论基石。

如文选教学可以以幼儿园的语言课程内容为参考,重点讲授叙事类、说明类、诗文类的内容,让同学自行设计教学内容,模仿教师上课,体会授课感觉,再将真实的幼儿园授课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寻找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不断给学生搭建自己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平台。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有鲜明突出的专业目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2.结合不同情景训练

“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内容、方法。”情景对话则是口语交际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突破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勤思维、多表达,自觉将知识学习和生活、专业、工作、人生等对接起来,通过不断的实践,掌握相应的口语表达技巧,练就与人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

幼师专业学生的情景对话环节,以一般口语交际为基础,渗透幼儿教师专业口语内容,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及幼儿园工作情景,扮演幼儿教师、家长、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设想未来,进行不同场景对话,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这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和专业结合得十分紧密。在对话中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让学生明确自身问题,树立与人交流的信心,提高交流的语言水平。在对话中可以与专业素养的内涵要求顺利链接,以一点带动一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还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心里自控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幼儿教师口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质量的优劣。口语交际能力是幼师专业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以普通话训练为基础,以心理控制能力和思维训练为重点,以口语交际实战训练为突破的有效对策,幼师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戴尔·卡耐基:《商务人员口才训练》,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

3. 李明:《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优化四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

4. 刘合群,梁泽洪:《中职教育新理念》,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ylw/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