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情感教育

时间:2014-09-25 19:50:51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而作为非认知因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情感教育

吴侠

[内容摘要]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而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教育 创设 评价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接触到的客观事务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数学情感不仅指学习的兴趣、热情、愿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更指数学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逐渐丰富,进而产生不断体验、不断认识的兴趣、热情、愿望和动机,形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主要有:  1.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谦说过,“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是能力,最后是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更好地学好数学,是当今每一位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二十一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要使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使数学成为整个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这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情感正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与重大影响。所以学生的数学情感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成败。  二、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叶澜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有错必纠,包括教材、权威、教师、学生的错误;倡导有疑就问,鼓励大胆质疑和问难;允许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辩论;允许学生“犯错”等。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要摆正师生的位置,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大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做旁观者,要时而弯腰倾听,时而热情指导,时而亲切交谈。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聆听每字每句,并细心观察着学生表情的变化,用眼神给学生以激励和启示,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只有师生间进行着真诚的交流,学生才能感到轻松自在;只有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课堂才能始终充满“爱”的气氛,教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1、结合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10的分成”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分糖的情境:妈妈买来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5粒,因为这样公平。有的说:给表弟6粒,自己4粒,因为表弟年龄比自己小。有的说:我3粒,表弟4粒,还剩3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在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252”,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在计算后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时我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2)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需要通过操作实物的活动发展思维。”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动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操作过程。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都争着说过程。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引导其它学生观察思考:“他是怎样创作的?为什么先折后剪呢?怎样才能证明它是轴对称图形呢?”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让全班学生举例验证说明。此时,场面热烈,学生纷纷举手,接着让学生概括“轴对称图形”已是水到渠成。(3)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我组织学生比画实际长度的比赛,看谁画得又对又快。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比,分组比,同桌比,闭着眼睛比,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很快掌握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了1米、10分米、100厘米一样长,1分米和10厘米一样长;还能迅速比画出9分米,20厘米,99厘米等实际长度。掌握了比画长度的本领,学生在解答有关长度的习题时就较顺当。(4)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如在教学“加法”概念时,我先进行直观演示:岸边有5只鸭子,水里有3只鸭子,水中的鸭子缓缓游向岸边。问学生岸边一共有几只鸭子?通过简单、生动的演示,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也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计算叫加法”这一概念。(5)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  四、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过程中,如能针对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地给予评价,使其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激励情绪,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其创新精神和能力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由于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契机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了成功的体验,由此带来了学生的创新效果,使我感受颇深。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生: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很好,同学们自己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那应该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讨论、汇报)(当学生汇报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加上侧面积,并得到计算公式S=2πr²+2πrh时)  师:你们真不简单,真了不起,不仅找到了计算途径,还通过讨论、交流,推导出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当教师要往下进行教学时,有一个同学很自信地站起来说道:“老师,还可以这样来求: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即:S=2πr²+2πrh=2πr(r+h),也就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底面半径与高的和”。(同学们为他的发言感到惊叹!同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你找出了那么好的计算方法,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发现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再次鼓掌为他表示庆贺。  这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时,教师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有了安全的心理、积极的思维状态。然后放开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小组讨论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环境下,有了探究的机会、创新的空间,他们很快发现只要用2πr²+2πrh就能求出圆柱的表面积。这时,教师对于他们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成功体验,同时也荡起了他们的创新涟漪,于是出现了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底面半径与高的和的创新想法,令我们叹为观止!很显然,这位同学是在老师的评价之后,在那种积极的和谐的氛围下产生的创新思维现象,而且还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同时教师又及时地抓住契机表扬:谢谢你找出了那么好的计算方法,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发现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再次鼓掌为他表示庆贺。最后,这位面带笑容的同学在一片掌声中坐下了。不容置疑,这将激励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用心思考,更加善于思考已生成知识以外的问题,创造出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  情感是复杂和立体的,同时又是发展和变化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赵文光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ylw/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