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广州大学城穗石村非商业发展模式初探-经济论文发表

时间:2014-09-25 19:50:52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2004年广州大学城进驻广州番禺小谷围岛,在经历大学城建设这一强有力的的冲击后,岛上文化现象、村落面貌、经济形态都发生巨大变化。岛上原有6个自然村落,现保留4个村落。郭望村与练溪村都被整体拆迁,其址被建为人工湖和“岭南印象园”;其他保留下来的4个

广州大学城穗石村非商业发展模式初探

潘俊12 高云飞3

 

2004年广州大学城进驻广州番禺小谷围岛,在经历大学城建设这一强有力的的冲击后,岛上文化现象、村落面貌、经济形态都发生巨大变化。岛上原有6个自然村落,现保留4个村落。郭望村与练溪村都被整体拆迁,其址被建为人工湖和“岭南印象园”;其他保留下来的4个村落也都有大部分用地都被征收服务大学城建设。大学城的进入为这个江中小岛带来了无限商机,所留村落无一例外地开始了向各种商业的开发,然而,由于村落自身地理位置的因素,并非所有村落都适合商业开发,对于穗石村这种商业消费弱的村落便应另辟他路。

1. 穗石村进行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穗石村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药学院之间,紧靠新规划建设大学城的外环路。村落得名于原村后山岗上一巨石,因其状如瑞兽,此石被视为瑞石,“瑞”“穗”谐音,而有今之“穗石”[1]。穗石村是村落形态保存得相对完整的村落,村落的大部分民居保存下来,且由于区位因素,其商业体规模至今仍未壮大,故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人流偏少,加上商业模式在规划和管理上出现问题,穗石村的商业一度滞后甚至面临危机。很多创意小店倒闭,剩下的商业以饮食小店为主,也只是勉强经营,顾客以华工学生为主,客源紧张;大排档由于大学城建设到一阶段,大部分建筑工人撤离,原本以建筑工人为主顾的大排档现在更是面临客源问题。

经济的萧条和耕地的被征收,造成村落经济萎缩、人口流失、社会治安混乱、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与大学城作为文化教育中心的定位极不吻合,如何合理发展村落经济以为大学城内广大师生服务,解除穗石村落后的现象,成为穗石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穗石村发展新模式——城市特色文化村

所谓城市特色文化村是指将穗石村发展为保留传统街区、传统景观、充分发展和开发人文文化,适当引入现代文学、艺术、设计等相关文化的进入,在现代式的城市和现代的教育文化机构群中形成一个散发古韵的古朴岭南村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的结合而形成的和谐优美的文化艺术性和体现传统岭南风韵的村落发展模式。

穗石村自身文化和大学城配套都为发展为“城市特色文化村”提供了良好条件。

首先,穗石村拥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古村景观。穗石村有着700多年文化沉淀,其中保存的文物遗迹众多,如石板街,大榕树,古民居,牌坊,祠堂,神庙,花苑,私塾,药店,池塘,水渠等等。古村落形态保存较完好,东约,北约,南约,西市四大片区隐约可见(如



图1),村落发展落后,民风古朴,新建民居少。村落传统景观保存完整,在南约长林街五

巷一带,巷道的牌坊,大屋,石板台阶,排水小沟,院落都完整地展现出来;约与约,约与市之间都有牌坊隔开,大街的石板大部分保留下来;北约的花苑,私塾,大屋,大厅,鱼池集中于一处,基本形态也都保留下来(如图2,3示)。村中长者说大屋的砌砖是中间夹着一块钢板砌成的,所以哪怕是百年老屋,也坚固如初;就算已经日久失修,不再住人的屋子,甚至倒塌的屋子,山墙依然完整树立着。



 



 

其次,穗石村具有十分悠久的赛龙舟传统,每至端午,穗石村码头便锣鼓喧天,开始龙舟赛,在2009年穗石村龙舟队更是代表小谷围街参加番禺区“迎亚运促和谐” 第十二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首届中国龙舟文化节。悠久的龙舟民俗也体现于古老的村落中建筑中,村落很多建筑物的屋脊灰塑和牌坊灰塑都是龙舟形状,这正是村落龙舟文化的展现(如图3)。





第三,大学城对村落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城的发展促进了村落文化教育的发展,原来村落只有小学,现在大学城建设了广州大学附属第一中学,为村落中下一代文化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大学的义教活动,在带动村落文化的同时,促进村民与学生关系的融合;大学城的发展不断成熟,村落的交通得以升级,公交和地铁相结合,可使大学城四通八达。

最后,穗石村已经有文化村发展的趋势。朴素、和谐、古色古香的村落与建筑吸引着大学城中各校学生前来写生、摄影、怀旧、踏青。村民们也热爱自己的老屋,希望村落的文化和建筑得到保护和利用并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穗石村的自然,人文,经济等现状决定了不宜急于发展商业,而应该以村落保护为中心,取其精粹,去其糟粕,规划出一条新路线来发展村落经济。

穗石村发展为“城市特色文化村”,不仅可以在快速城市化中保留一处已经稀少的岭南古村落来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接点,为现代人认识传统提供活的样本,同时提升了大学城的文化品位,为大学城甚至全国的文化工作者提供一处安详的交流和创作空间,利于大学城的教育发展。

3. 穗石村发展为文化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穗石村并不是不需改造就可以发展为“城市特色文化村”的,尚有若干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水渠污染尤为严重,是村落发展的最大障碍。

排水用的水渠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于水渠的排放没有合理管理,居民房子随意增建厕所,生活等废水直接排进水渠,造成水体污染(如图4)。学生原本经常进村参观,摄影等活动,也有部分在东约,北约租房,现由于环境污染加重,学生也很少进入北约,东约,更不愿在其居住。而南约以学生租屋为主的模式已经发展开,很多居民抢建出租屋,导致不少古民居遭到破坏。整治排污管道,是穗石村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第一步,更是发展的不可逾越的一步。

其他问题诸如居民以原住民为主,大部分为中老年人,由于耕地被征用,这些人无地耕种,文化较低,只能靠大队的补助金维持生活;其中还有小部分建筑工人,容易诱发低俗行为,例如偷窃行为,色情行为;还有小部分外地低收入租客,靠手工作坊维持生活,生活环境恶劣,造成严重的卫生问题等。

 



 

4. 穗石村分阶发展模式

对于穗石村向“城市特色文化村”发展规划,这里简要提出阶段式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整治排水系统,于水渠和池塘下建设排污管道。

第二阶段——控制村落形态

村落目前居住的人群以村民为主,仅有少数的外地租客,并且租客由于没有工作,也将前往别处打工,建筑工也由于大学城建设告一段落而陆续离开,现仅有的非本村的居住者以学生为主,而且集中在南约近新开发商业区一带。南约出租模式不断加剧,大部分民居遭到拆除,并建造了与古建筑格格不入的出租房。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对现今已有的不准抢建的模式落实到实际,禁止村民随意改建,抢建房屋,保护村落整体形态。

第三阶段——保护村落失修建筑

对公共建筑进行修葺,恢复使用,提供居民公共活动空间,提高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就像村中的大祠堂,作为幼儿园使用,其教育范围已辐射到大学城各个村落。根据发展的需要和程度,融入艺术展览,文化展览,促进村落特色文化发展。

对旧民居采用优惠政策,与现有的解困房模式结合。通过房屋现状鉴定,提倡难以修葺的旧屋屋主将屋卖给政府,政府提供解困房并低价出售给旧屋屋主。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又避免古民居破坏加剧和拆除。

指引村民改造旧屋,在不破坏旧建筑的原则下进行室内装修,作为居民自己使用或出租。如果通风,采光较差,很不适合居住,建议卖给大队做村落建设。

第四阶段——旧民居功能改造方案

倒塌的建筑可以直接作为展示建筑演变的实体展;可修复的特色民居作为展示旧时民居生活模式及家具布置的小展览空间;还能满足现代要求的房子进行装修,可以出租,便于以后发展写生基地改造成旅馆等。

第五阶段——投资发展旅游形态

待各方面发展成熟,周边学生生活与村落居民生活相融合,集中发展写生,摄影等艺术形态的产业,同时带动商业和旅游业发展。

5. 总结

对穗石村做实地调查对比后,在相关理论及信息资料的指导下,对穗石村制定多个发展规划,同时实地访谈村落人群的意见和分析村落现状,并平衡各个阶层利益,优胜劣汰下,提炼出其中最符合的规划概念作为最终成果。

这里建议先整治村落水系,并预留水系技术发展空间。执行分阶发展模式,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保护穗石村村落面貌,引导其往特色文化村方向发展。

致谢:感谢王森鸿、翁华、何永如等同学参加调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莆田, 华南古村落系列之三十四:穗石村. 开放时代[J]. 2006.4 PP:3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ylw/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