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乡村银行发展难题何在如何解决

时间:2014-09-25 20:43:38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鼓励资金引进和业务创新银行监管委员会要结合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尽快修订完善当前的村镇银行管理办法,适度放宽资金准入机制,引进民间资本和

  鼓励资金引进和业务创新银行监管委员会要结合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尽快修订完善当前的村镇银行管理办法,适度放宽资金准入机制,引进民间资本和国外资金入股村镇银行,有效增强其资金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适度调整业务监管政策,鼓励村镇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速度,适时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和理财产品,实现在金融产品、资金价格、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化经营,努力争创自身经营的独特品牌

  一、信贷配给瓶颈:我国村镇银行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当前村镇银行(villagebank)的设立和发展已成为国内金融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从近几年我国发达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与融资状况看,资金需求的快速膨胀与资金供给的持续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配置的结果是导致对农村经济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农村领域的资金供给表现为持续不足。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理论中,解释了单靠市场机制即“利率刺激”并不会导致信贷资金过度供给问题,因而保持区域信贷的足额供给不能依赖单一的融资机构。结合西方新凯恩斯学派的逆向选择论和道德风险论,大致可将我国农村经济融资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描述出来。

  图1中,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就单一贷款者和特定领域而言,在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提高利率会引起预期收益下降,贷款者提供的资金将随之减少,导致资金供给曲线S向下弯曲。在利率为R0时贷款者预期收益达到最大值,尽管此时的信贷需求D1大于供给S1,但贷款者不会再提高利率而降低收益,即产生正常的信贷配给问题,D1与S1之间的差额显示着信贷配给的程度。因而可以推出,要保持某一区域信贷总量的有效供给,寻求数量较多的资金供给者是一条短期即可见效的路径。

  关于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供求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金融资金的投入和支持,而农村现有的金融制度加剧了农村资金的饥渴(吴念鲁,2006);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发展的一个软肋和空白点,但是农村金融市场所蕴藏的能量却不可低估(秦池江,2007)。鉴于县域资金供需矛盾已经聚集多年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掣肘因素,决策高层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县域增设新机构如村镇银行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实际上村镇银行在国外金融领域已非新生宠儿,世界上诞生最早的村镇银行是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②,1977年孟加拉国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出资成立了格莱珉银行,其经营模式主要是采取无抵押无担保方式贷款给穷人。

  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格莱珉银行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277个分行、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乡村银行网络,帮助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数百万人成功脱贫,真正成为“穷人的银行”。2006年10月尤努斯教授来北京参加“中国-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奏响了中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序曲。村镇银行的出现,打破了农村金融市场多年的沉寂,引起了诸多关注和争论。

  二、威海县域案例:鲶鱼效应与机制缺欠互现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特征。2010年威海市首家村镇银行在下辖的乳山市成立,至目前共组建3家村镇银行,荣成、文登和乳山三个县级市各有1家。截至2011年末,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各项存款达4.92亿元,各项贷款达2.3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达1.54亿元,占比达65.81%。

  威海辖区的3家村镇银行各有特色,荣成的汇丰村镇银行是由外资银行发起成立的,文登的建信村镇银行是由国有银行发起成立的,乳山的天骄村镇银行是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母行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威海辖区的村镇银行具有典型代表性,对其经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也具有典型意义。

  (一)鲶鱼效应

  从威海辖区来看,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发起条件宽松,政策规定在县域设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即可。以威海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设立村镇银行在注资上是极为容易的;其次是法人机构优势,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经营上拥有完全的决策权,这决定了在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方面具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还有一点是村镇银行产权明晰,没有历史债务和遗留包袱,在经营发展上可以轻装上阵,而其他金融机构因种种原因导致不良贷款多、信贷风险大、经营活力差。由于以上经营优势的存在,村镇银行设立后在较短时间内就显现出对县域金融的强势冲击,收到一系列连锁式成效,形成了预想中的“鲶鱼效应”。

  1.县域贷款利率不同程度下降。近些年来威海辖区农村基本处于资金供需失衡、金融缺乏竞争、贷款利率高企的状态,村镇银行为满足快速拓展业务的需要,利率定价机制灵活,实施较低利率策略,抑制了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迫使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利率调整措施,引致了县域贷款利率整体出现下降的良好局面。村镇银行营业初的贷款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平均低10%左右,目前县域农行的涉农贷款利率比前两年下降约5%,农村信用社的下降约10%。

  2.涉农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信贷审批具有管理链条短、贷款投放快等明显优势,在信贷审批中重在审查客户的现金流、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而不注重抵押担保,能够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投放较快。在村镇银行的带动下,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加大了涉农贷款的审批力度来抢占市场,涉农贷款投放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威海的县域涉农贷款新增40.16亿元,同比增长9.58%,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幅,比未成立村镇银行时的2009年涉农贷款增幅高4.38个百分点。

  3.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极大改善。村镇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贷款的快捷性,打破了农村信用社多年垄断农村市场的格局,引起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高度重视,在改进信贷审批流程的同时,纷纷加大农村金融服务设施投入。如在乡镇增设ATM、在农户家中配置电话POS等,依托较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具来稳定客户和占据市场,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威海辖区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以下增设ATM441台,同比增长14.25%,增设电话POS9593部,同比增长35.28%,发放惠农卡24万张。

  (二)机制缺欠目前村镇银行这一模式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其生存发展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1.国有银行难以主动成为发起行。从现行金融监管机制分析,国有银行在资本刚性约束下,更多地希望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而村镇银行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盈利较低,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国有银行在县域均设有分支机构,因而国有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不积极。而对于异地扩张需求强烈的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而言,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其跨区域经营的最佳路径,因为要到异地设立自身分支机构的门槛很高,审批流程漫长,难获监管部门批准。从威海3家村镇银行来看,只有文登的村镇银行是国有银行发起设立的,并且设立时间最晚,是在国内村镇银行出现五年之久才开始设立的。

  2.村镇银行尚未被完全接纳。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村镇银行不能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不能以自主身份进行全国统一的划汇结算;没有联行行号,村镇银行不能开具票据、银行汇兑、发银行卡,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新型业务也无法开办,只能依赖存贷款业务来生存,造成业务经营模式单一、缺乏盈利增长点的局面。据调查,威海辖区最早于2010年设立的天骄村镇银行至目前也未能成功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只能依托其母行鄂尔多斯农商行进行结算,交易存在时滞。

  3.村镇银行未将村镇作为主战场。从当前金融运行机制分析,村镇银行的设立虽对农村金融形成了有益补充,但仍未完全冲到支持“三农”发展的村镇第一线,基本上是以县市及周边企业作为主要的信贷服务对象,以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为主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机构单一,如果将服务重点确定在乡镇和农村,不仅经营成本高昂,而且也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对称优势,这就导致了村镇银行“冠名村镇、身处县城”、“借助服务三农经济而生、依赖支持县域企业而存”的事实。据调查,威海的3家村镇银行所放贷款中,真正投放到农村领域的仅占48.72%,投放到县域企业的占51.28%。

  4.财税政策扶持机制明显不配套。从国家财税扶持机制分析,目前财税部门对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是比照其他商业银行标准来执行,而同是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在征税方面享受到更大的政策优惠,并且财政对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还进行贴息,相比之下村镇银行在享受国家财税扶持政策方面明显不配套,这些都极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从威海辖区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比较看,前者营业税率为3%,村镇银行开业两年后为5%,前者所得税免征或减半,村镇银行要全额上缴,一年几项合计可影响利润150万元左右。

  三、发展模式研究:经营风险分析与市场策略设计

  (一)经营风险分析

  1.存款资金筹措的艰难性。村镇银行是新生机构,并且组建股东中有私营企业参与,城乡居民对其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部分企业和居民甚至视其为杂牌银行,质疑其经营实力和信用程度,根本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加上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汇总和结算等业务无法正常及时办理,即使主动出去营销吸揽存款,多数企业和居民也不愿意在村镇银行存款和办理业务,吸收存款艰难、放贷缺乏资金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据统计,2011年威海县域存款增加87.69亿元,而村镇银行存款增加2.04亿元,市场份额明显弱于其他金融机构。

  2.双重经营目标的冲突性。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企业和农户,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某些政策性业务的职能,但村镇银行又是市场经济下的独立企业法人,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经营目标,当其面对服务对象是弱势的农民和质差的农村企业时,政策性和商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易导致村镇银行在经营中争取利润最大化而背离扶持“三农”的宗旨,服务对象选择以盈利性较高的县市大中企业为主、逐步舍弃以农民和农村企业为主的初衷。2010年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发放农村领域贷款占比65.93%,县市大中企业贷款占比34.07%;2011年这两项占比分别变化为48.72%和51.28%,大中企业贷款明显占主流。

  3.金融创新能力的弱质性。村镇银行组建人员中除少数高管人员外,其他业务人员大多数是新毕业学生和社会关系人,基本没从事过金融工作,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从业经验,业务发展中拘泥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代理业务、理财产品均未开办,也不注重开发信贷新产品,金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强。加上村镇银行实行主发起人制度,容易导致对发起人的过度依赖,产生激励不充分、创新意识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自身的创新主动性。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共有107人,其中未从事过金融工作的72人,占67.29%。开业以来没有开发出一种信贷新产品,而同期其他金融机构开发信贷新产品多达7种。

  4.区域同业竞争的残酷性。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机构设立比较齐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甚至外资银行都有分支机构,并且每年都在增设新的机构,而县域的资源相对有限,越来越多的机构来争夺相对有限的资源,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在以市场营销为主要手段的业务发展阶段,竞争优胜者依赖的主要是人才和网点优势,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除在人才素质方面不具有竞争性之外,机构网点的单一性也严重削弱其竞争力。据统计,2011年末威海县市级金融机构35家,拥有业务网点346家,从业人员3243人,而村镇银行只有3家,从业人员107人,占比分别为0.87%和3.29%。

  (二)市场策略设计

  1.竞争地域定位。村镇银行是国家专设县域以下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来弥补农村金融支持薄弱的缺陷,只有把业务竞争地域确定在乡镇及农村,才符合国家的发展意图,才能更多地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并且目前乡镇及农村是国有及股份银行不愿触及的地域,金融竞争相对弱化一些,有利于村镇银行立足和发展。另外,村镇银行在开业发展初期,局面尚未打开时,可以通过人脉关系在县城发展一些中小企业来支撑局面,但因其竞争激烈和维系成本较高,不宜作为长期的竞争地域选择策略,长远发展还应以乡镇及农村作为主阵地。

  2.服务群体定位。村镇银行是首次正式设立的“草根银行”,服务群体自然应该选择广大的农村企业和农民,这些客户群体有着强烈的信贷需求但却达不到国有金融的信贷投放要求,这便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巨大信贷需求市场。孟加拉和印尼等国的小额信贷实践表明,大多数贫困的农户不仅有强烈的信贷需求,而且也有很强的信用意识,只要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农户等弱势群体特点的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就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农村企业和农民的信贷需求特点,与村镇银行的业务规模和资金来源特点相吻合,容易建立互利共赢、共存共荣的关系。

  3.信贷产品定位。村镇银行面向的是规模较小的农村企业和分散的农民,信贷需求也以数额小、多样化、时效快等为主特征,村镇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自主决策和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当地企业和农民的信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以快捷的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要开展大量的农村市场调查,充分掌握信贷服务对象的各种特点,创新开发的信贷产品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小企业和农户的需求,甚至做到“一企一策、一户一策”,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使之成为村镇银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三)发展模式研究

  1.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美国WendeilSmith的市场细分基本理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示。市场细分基本理论表明,在非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产品供给者采取全面进入各个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的成本是极高的,反而降低了效率;要实现竞争中的效率最大化,各产品供给者应尽量选择不相交叉的细分市场进入,并发挥整体互补优势。以市场细分理论来简单描述我国农村经济的信贷市场,如图2,M1代表农户群体,M2代表小规模企业,M3代表龙头企业,在资金实力上表现为M1

  2.市场细分实例。首先研究对农业经济资金需求市场进行细分。威海辖区农业经济组织模式中,相关的需求主体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种养农户、产业链大户和龙头企业(如上文市场细分中标注的M1K、M2K、M3K),结合其不同的组织模式和生产特点,又将形成若干细分类型且各具特征。种养农户,基本上是以单户家庭作为独立的组织单位,直接从事经济类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以获取行为的经济收益为目的,自有资产很少,投资收益不太稳定,资金需求一般在5—20万元,使用周期多在一年左右。产业链大户,以农户合作或独立发展而形成的小规模私营企业,一般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一定的加工生产规模,多属订单农业生产的中介组织,自有资产一般不多,因有契约关系而具稳定的投资收益,资金需求一般在20—500万元,使用周期多在一年以上。龙头企业以及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处于农副产品供应链的最末端,以产品的最终经营者身份从市场中获取超值利润,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投资收益比较稳定,资金需求一般在500—3000万元,使用周期多数为两年以上。

  3.具体操作模式。这里仅从信贷角度来研究在农业经济市场细分下,村镇银行如何选择子市场进入且不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冲突,并对现行贷款模式进行配套改善,力求在最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主体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问题。

  (1)种养农户的信贷扶持问题。农户的单户资金需求量较小、群体广而分散,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基本能够满足所需。尝试实践龙头企业为产业链条上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也极具现实意义。农户这一细分市场M1K可全面进入。一是小额信用贷款。对从事小规模种植养殖业、产品初加工和个体运输等农户初始发展的少量资金需求(5万以内),适合以信用贷款方式注入资金进行扶持,信用额度以当地农户人均年纯收入的5倍为限。对经营发展中资信优良、效益稳定、达到“信用镇、村、户”评定标准的农户的资金需求(10万以内),也要及时投放信用贷款进行支持,信用额度以农户前三年度平均收益额为限。二是农户联保贷款。对发展成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20万以内),数额一般超出了信用贷款的额度,适合办理农户多户联保贷款,以寻求多家经营规模大致相当的农户来分散信贷或有风险,数额以各联保农户的户均年收益为限。三是龙头企业担保贷款。对那些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契约、处于农业产业化生产链中的农户的资金需求,可协调以龙头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投放信贷资金,替代龙头企业契约合作中为农户铺垫资金的方式,数额以龙头企业前三年平均利润额为限。

  (2)产业链大户的信贷支持问题。大户基本上拥有一定量资产,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有些具有明显的“急短快”特征,可发放资产抵押贷款来满足大户需求。对抵押不足的资金需求,可尝试龙头企业担保贷款、探索乡镇级担保贷款和协议贷款等途径解决。大户这一细分市场M2K也可全面进入。一是资产抵押贷款。对拥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资产实力的大户在扩张发展中产生的资金需求(500万以内),适合办理资产抵押贷款方式进行支持,注重贷款审批发放的时效性,可采取资产一次性足额抵押下的额度授信机制,为其融资创造宽松条件。二是龙头企业担保贷款。对处于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中的大户,按契约进行季节性收购而形成的资金需求(100万以内),可尝试先以资产抵押、不足部分以龙头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发放贷款,担保数额以龙头企业的净资产为限。三是乡镇担保贷款。对符合本乡镇农业项目发展规划、但融资中资产抵押不足的生产大户,由乡镇政府提供担保帮其获得贷款,乡镇政府拿出年财政收入的2%存放村镇银行,作为担保贷款的风险补偿金,贷款数额以风险补偿金的5倍为限。(3)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问题。龙头企业经营中资金需求金额大、次数多,呈现批量式需求特征,村镇银行应根据资金情况进行适量介入,即M3K这一细分市场要选择性进入,并以抵押贷款方式进行支持,更多要依靠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强大的资金实力来支持。

  四、外部政策扶持:一种配套机制上的再安排

  在研究健全村镇银行内生机制的同时,要有效弥补其面临的机制缺欠问题,还需要进行一些外部政策的再安排,以完善真正激励村镇银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

  (一)畅通村镇银行结算渠道各级人民银行要从重点扶持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推出村镇银行结算管理相关制度,加大对其进行业务规范和指导力度,进一步明确业务审核标准,有效促进其硬件设施建设和软环境改善,尽快达到条件并顺利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以自主身份进行全国统一的划汇结算,取得联行行号并全面开办票据、汇兑、理财、咨询等业务,有效增加盈利来源。

  (二)实施减税及补贴优惠各级财税部门不能将村镇银行等同一般商业银行看待,而应视同农村信用社一样,给予村镇银行所得税减半征收和营业税实行3%税率、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税收政策优惠,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及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三)提供多形式的资金政策适时调整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机制,对于村镇银行在县域内吸收的存款,人民银行可以比照农村信用社的缴纳比例来收缴存款准备金,以增强其投放信贷资金的实力。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对支农信贷投入多、资金严重不足的村镇银行,各级人民银行可以考虑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并适当增加再贷款额度和期限,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撬动农村经济的信贷增长。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jlw/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