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试论中国大陆企业基金会独立性现状分析

时间:2014-09-25 20:43:51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一)财团式慈善法人 传统法人理论一般认为,财团法人是大陆法系特有的制度产物,而英美法系中没有财团法人的概念。然而,在这一引进的过程中,先行者们抛弃了家庭财团和企业财团,只在各自的民法体系中承认了以公益活动为目的的财团法人。演变到今天,财团法

  (一)财团式慈善法人

  传统法人理论一般认为,财团法人是大陆法系特有的制度产物,而英美法系中没有财团法人的概念。然而,在这一引进的过程中,先行者们抛弃了家庭财团和企业财团,只在各自的民法体系中承认了以公益活动为目的的财团法人。演变到今天,财团法人就是指以财产的集合为基础而成立的法人,是财产的集合体。各种基金会组织、寺院、救济院、贫民院与慈善组织等都是典型的财团法人。

  (二)企业基金会

  根据2004年《基金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设立基金会。2.专项捐款。3.专项基金。4.一般捐款。

  本文所研究的企业基金会是以上第一种方式参与慈善活动的,在美国称为公司基金会,又称企业赞助基金会,是公司为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设立的基金会,公司每年拨出一定的预算额支持财团的社会活动。

  二、企业设立企业基金会成立之意义的法理基础

  对于“企业是谁的”这个问题,企业理论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股东至上理论。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沧认为,企业不仅属于股东,而且还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三是非利益相关者理论。非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于一个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必须借助各种条件才能发展。从道德角度来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对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负责,因此.企业必须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当把社会责任引入企业竞争战略以后.企业也就实现丁从“狭义所有者”向“广义所有者”的转变.引入社会责任制度以后,企业由原来仅仅追求利润的“经济人”变成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人”。因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企业基金会缺乏独立性之尴尬现状

  我国的企业基金会作为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机制,对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任何国家的企业基金会的发展都会受到其自身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原始资金来源企业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阻碍企业基金会发展的问题,我国的企业基金会也不例外。目前,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1.基金会人员,分工不明确,权责不分与企业人员混同明。

  2.企业基金会的理事会受出资企业负责人潜在控制。

  3.基金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往往与出资企业员工混同,缺乏明确的分工,缺乏责任感。

  4.基金会的硬件设施、机构设置以及员工福利都与出资企业重叠,基金会沦为出资企业的下属部门。

  5.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缺乏透明度。

  四、企业基金会之角色独立的路径探索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和原因,当前,解决我国企业基金会的独立性问题应该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及提高企业基金会内部的管理水平入手,具体实现以下几方面目标

  第一,制定基金会专用的财务及审计规则、规定。

  第二,基金会应该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

  第三,加快基金会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并逐步完善已有法律制度,细化法律条文,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真正实现基金会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的力量实现基金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要重视培养基金会内部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责任感。

  第五,国务院颁布的新《基金会管理条例》已有明确规定,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主管部门都有责任对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进行监管。

  五、结语

  目前,关于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如何制定的讨论依然没有停止,而我国未来的民法典是否应当引人财团法人概念与制度也将成为一个重大的争论点。面对动员社会力量从事公益事业的需求,我国未来民法典究竟应当作出何种选择?沿用基金会法人和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度显然不具有进步性,财产法人制度应当是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理性选择。

  当基金会在民法体系中找到归属之后,作为基金会的生力军,企业基金会将在我国的公益事业中担当重任,企业社会责任将在那时得到更实际有效的履行。

  [1]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李芳.慈善性公益法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8.

  李海舰,原磊.企业永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中国工业经济.2005.12(第12期)(总213期).

  尹田.民事主体理论与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9.

  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徐政.中国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章小兵.财团法人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5.

  陈秀峰,李莉.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中国公益基金会事业的发展.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jlw/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