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物理小论文范文以启发为主的探究式物理教学

时间:2014-09-25 22:09:41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科技论文

创新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升华,它并不是少数学生所独有的能力,而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等待发掘的内在潜力。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乐于探究,

  创新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升华,它并不是少数学生所独有的能力,而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等待发掘的内在潜力。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乐于探究,善于质疑,且具有发现与创新。文章发表在《技术物理教学》上,是物理小论文范文,供同行参考。

  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萌发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教师应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质疑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开放性场所。

  例如,在研究大气压强时,将吸盘按在窗玻璃上,吸盘掉不下来;将吸盘按在文具盒上,用手提起吸盘,文具盒掉不下来;将两个吸盘按在一起,用手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吸盘拉不开,学生对这些现象很感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教师要善于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产生的问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假设和猜想,这种猜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我在讲授初二“浮力”内容时,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要减少误差应当如何做?然后让学生分别去做,并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询问他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物体在水中才受浮力吗?浮力大小如何计算?航空母舰那么大,水面能承受住吗?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受到浮力吗等,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达到每个学生想学的目的,更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式教学的优点

  1. 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重难点之处要引导学生理解难点、强化重点。

  例如,学完阿基米德原理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猜想:阿基米德原理适用同种液体,也可能适用混合液体。

  教师引导他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实验:将一个圆柱体铁块浸在水和水银的混合液体中仍然适用。这样通过探究不仅验证了其猜想的正确性,同时还培养了其创新意识。

  2. 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而探究启发式实验教学在这方面的优势是验证性实验教学无法代替的,它能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热机”内容前,我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①课后请查阅资料和访问修理工人了解内燃机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②利用手头的资料分组做一个内燃机模型。学生经过探究终于明白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并且每组都做出精美的模型。其中有一组学生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制作,他们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火花塞模型,然后将火花塞装到可乐瓶中,并倒入少许酒精振荡使酒精挥发,根据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只要按下电子点火仪使火花塞点火,酒精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学生又经过反复实验与探究仍然没有成功,但在一个晴朗的中午却意外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最后明白不成功的原因是:酒精温度太低,没有充分挥发。带着成功的喜悦学生接着又做一次实验,并且特意加热酒精,无论怎样都不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反复探究与讨论后找到了问题:上一次爆炸产生的废气没有排出去。采用了打气筒向瓶中打气代替排气冲程,实验又取得了成功。在点燃的那一刹那,那声巨响使学生明白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由一个简单实验,经过教师的步步启发,层层引导,对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究和自我发展的状态。从而认识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并从中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观察和思维的良好习惯。

  3. 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究班级、小组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加强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采用此形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中体现到成功的愉悦;同时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启发、相互借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既要分工明确,即有的给水加热,有的观察时间、温度的变化,有的作记录,又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好实验。实验完毕后,可提出: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经过学生的充分交流,激烈争辩,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最后学生都同意:温度达到沸点,还需继续加热。至此,学生在小组研讨中统一了认识,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正确的结论,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课堂教改永无止境,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来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跟上课堂教改的步伐。

  物理小论文范文发表须知:《技术物理教学》(原:《中专物理教学》)季刊,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办的物理教育刊物。本刊介绍教学研究成果,有关实验的改进和实验方法、介绍物理学的前沿与动态,推动教材建设、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指导学生提供园地和资料。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ligong/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