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在复杂围岩隧道施工中新奥法的应用

时间:2014-09-25 22:10:00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科技论文

摘 要:隧道工程所处地质往往变化较大,采用新奥法进行山岭隧道施工,应根据具体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和不同围岩情况,通过合理变换施工方法以适应围岩的变化,尽可能减小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摘 要:隧道工程所处地质往往变化较大,采用新奥法进行山岭隧道施工,应根据具体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和不同围岩情况,通过合理变换施工方法以适应围岩的变化,尽可能减小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新奥法 围岩 隧道施工

  1.工程概况

  某一隧道工程为双向交通直线隧道,长800m。隧道净宽13.5 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非机动车道净高2.5m),横断面采用锚喷支护复合模筑混凝土衬砌,内夹防排水层。隧道通过段为剥蚀丘陵地貌,山坡坡度较陡,一般为25~40º,隧道范围内有发育的地质构造,隧洞沿线岩体,受构造及风化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洞内围岩以Ⅱ类为主,局部地段为Ⅲ、Ⅳ、Ⅴ类。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Ⅳ度。

  2.施工准备

  为了满足施工的基本条件,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交通道路畅通,场地平整完毕;风、水、电、燃料、爆破器材按计划供应到场;临时生活设施能满足基本要求;机械(凿岩机、风钻、装载机、湿喷机、注浆机、通风机、空压机、自卸汽车、拌和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发电机、变压器等)进场整修完毕,设备运转正常;施工队伍人员进驻现场,机构组建完善;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工程材料已完备;施工复测及防线定位测量完毕、正确,并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完善。

  3.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地质条件、隧道长度,结合机具设备、材料供应情况,隧道施工全面利用新奥法原理,按照无轨装渣运输模式组织施工。复杂破碎围岩地段以监控量测为主要手段,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控下沉、早成环、勤量测、紧衬砌”等施工原则。

  3.1 洞身开挖

  为减少对围岩扰动及减少超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作业顺序为测量定位→台车就位→钻凿炮眼→装药连线→台车后退顶→放炮爆破→通风找→锚喷支护→出渣运输→二次衬砌。

  3.1.1 进洞方法

  隧道进出口端针对Ⅴ、Ⅳ类围岩浅埋的地段特点,为保证洞口安全,均采用双侧壁导坑进洞。进洞前,隧道进口端先进行洞口土石方纵向拉槽开挖,然后施作拱部超前支护,在支护下进洞;隧道出口端洞口土石方较小,洞口土石方开挖后超前支护进洞。

  3.1.2 Ⅴ、Ⅳ类围岩地段

  Ⅴ、Ⅳ类围岩分布在隧道洞口浅埋地带。先行施作超前支护,Ⅴ类围岩采用Φ108×6管棚和注浆加固,管棚用热轧缝钢管,施工时钢管沿隧道周边以10º外插角打入围岩,采用管棚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管棚注浆选用1﹕0.5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初压为0.5~1.0MP、终压为2.0MP,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Ⅳ(S4A) 类围岩必要时采用Φ22超前锚杆加固,Ⅳ(S4B) 类围岩采用Φ42×4超前小导管加固。超前小导管用无缝钢管,采用多臂台车沿隧道周边5º~7º外插角打入围岩,小导管注浆参考管棚注浆工艺。而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右导坑超前左导坑15~20m。侧壁导坑大小选取4.5m×5.5m(宽×高)台阶法开挖,剩余部分为弧形导坑和核心土两步开挖。导洞边墙采用钢拱架、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导坑上台阶底部设工字钢横撑。上台阶采用人工翻渣,下部采用侧翻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出渣。每个工序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台阶长度3~5m。

  3.1.3 Ⅲ类围岩地段

  Ⅲ类围岩分布于隧道洞身浅埋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为5~8m,上台阶配备5~6台风钻打眼,下台阶利用多臂凿岩台车钻眼,人工装药,斜眼掏槽、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Ⅲ类围岩地段每循环进尺为2.0m。

  3.1.4 Ⅱ类围岩地段

  Ⅱ类围岩分布在隧道洞身深埋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使用多臂液压台车钻眼,五大孔直眼掏槽、多功作业平台辅助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Ⅱ类围岩地段开挖循环进尺为4.0m。

  3.2 隧道出渣

  隧道出渣及运输按照无轨运输模式进行组织,装渣采用轮胎式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输。为防止运渣车辆污染环境,施工场区门口设洗车台,所有离开施工场地的车辆均使用高压水冲洗,车箱加盖封闭,严禁水渣混装。

  3.3 初期支护施工

  确定隧道开挖尺寸时,应预留必要的初期支护变形量,其量值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刚度、施工方法等确定,本工程对Ⅴ级围岩开挖预留12cm,Ⅳ级围岩开挖预留8cm,Ⅲ级围岩开挖预留5cm,并应量测校正,初期支护以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拱架(局部路段)组成联合支护体系。

  3.3.1 中空注浆锚杆及砂浆锚杆

  Ⅴ类围岩采用Φ25×5中空锚杆长4.0m,环向、纵向间距0.8×0.8m;Ⅳ类围岩为Φ25×5中空锚杆长3.5m,环向、纵向间距1.0×1.0m;Ⅲ类围岩为Φ25×5中空锚杆长3.0m,环向、纵向间距1.2×1.5m;Ⅱ类围岩为Φ25×5中空锚杆长2.5~3.5m(局部设置)。采用锚杆台车钻眼,注浆泵灌注水泥浆液。

  3.3.2 钢拱架

  Ⅴ类围岩采用20a工字钢拱架间距0.5~0.75m,Ⅳ(S4A) 类围岩采用14#工字钢拱架间距0.75~1m,Ⅳ(S4B) 类围岩采用14#工字钢拱架间距0.75~1m。在洞外分片加工,放大样检验,洞内利用液压式钢支撑组装平台安装。每榀钢架安装时,均在其底部设一块“托板”,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下沉量。

  3.3.3 钢筋网

  Ⅴ、Ⅳ、Ⅲ类围岩采用Φ6.5间距15×15㎝的焊接钢筋网,Ⅱ类围岩为Φ6.5间距25×25㎝。钢筋网在系统锚杆施作后人工安设,与初喷射混凝土面间隙不大于3cm,钢筋网与锚杆连接用细铁丝绑扎或点焊在一起,使钢筋网在喷射时不易晃动。

  3.3.4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施工。喷射混凝土分段、分片自上而下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超过6m,喷射混凝土前先清理喷射面,发现松动的石块等及时清除,然后采用湿喷机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当岩面有较大坑洼时,先喷凹处找平。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按规定洒水养护。

  3.4 防排水设施施工

  本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400g/m2土工布和1.2mm厚隧道专用防水卷材),使漏水能从衬砌背面通过排水滤层排至墙脚,再由墙脚处衬背纵向盲沟集水,通过φ100mmUPVC引水管引至中央排水管排出洞外。衬背纵向盲沟采用φ100mm软式透水管外裹200g/m2土工布,盲沟应设置在防排水层外面,固定在喷混凝土面上。施工缝采用膨胀止水条、沉降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防水。

  3.5 二次衬砌施工

  衬砌结构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二次衬砌为C25泵送自防水混凝土结构,低碱性膨胀水泥混凝土或普通水泥掺加膨胀剂,抗渗标号为S8,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

  3.5.1正洞衬砌

  隧道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二次衬砌按照仰拱、铺底先行,衬砌紧跟的次序施作。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守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二次衬砌正线隧道应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二次衬砌模板拆除时,脱模时间要求严格控制,不宜过短,模筑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2.5MPa以上,且必须超过24h。

  3.5.2 仰拱及填充

  仰拱每隔6~8m为一段进行浇筑,在施工区段搭设工字钢栈桥保持洞内交通畅通。仰拱钢筋在洞内人工绑扎。为保证仰拱的设计线形,仰拱顶模采用浮放式拱形模板。仰拱浇筑完成后方可填充混凝土。

  4.控制措施

  4.1洞身控制测量

  洞外采用全站仪设置精密三角网,洞口投点纳入控制三角网内,并进行导线附合测量。洞内布置支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测,每2Om左右布设导线点进行导线闭合测量。洞内每隔50m布设水准点,导线点及水准点桩位应在两边墙上将点号、里程标注清楚,加强保护,定期复核,确保隧道中线、高程误差符合规范要求。洞内水准测量主要是掌握开挖及衬砌高程,每50m左右布设水准点,无论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均应与两个以上已设水准点联测闭合。每环衬砌中线,水平测量后并应与上一环进行复核,避免出错。

  4.2施工监控量测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器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每次爆破及支护后,仔细观察围岩状况、地下水状况、支护结构外观以及地表是否发生变化,并将其作好记录。洞口附近及埋深较浅地段每5m~8m设一断面,一般地段每10m~20m设一断面,每断面埋设4点,起拱线以O.5m一对,轨面以上2.5m一对,用收敛仪每天量测l~2次,每条线间的测试长度与初始长度之差为变化值,该变化值与初始长度之比为相对收敛,据此可以计算收敛变化速率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4.3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措施

  松散地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施工采用短台阶开挖,自钻式锚杆注浆超前支护,将松散地层固结为整体,格栅钢架、挂网、环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等措施,采用“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可安全通过松散地层。断层破碎带的充填物情况复杂,多有地下水,稳定性极差。当隧道开挖接近断层时,超前钻探,预先了解断层的地质情况,确定是否出现大量涌水。当无涌水时,可采用松散地层的施工方法;当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和 “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早封闭”的原则,超前锚杆、格栅钢架、挂网、环向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若断层较宽,则采取大管棚方案。

  4.4注浆异常现象的处理

  在注浆过程中,经常发生浆液从其他孔流出的串浆现象。发生串浆时,在有多台注浆机的条件下,应同时注浆;无条件时应将串浆孔及时堵塞,轮到该管注浆时,再拔下堵塞物,用铁丝或钢筋将管内杂物清除并用高压风或水冲洗,然后再注浆。液注水泥浆压力突然升高,则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当堵管时,要敲打或滚动以疏通注浆管,无法疏通时要补管。液注浆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升不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混合浆的凝胶时间。

  5.结束语

  隧道所穿越的底层条件复杂多变,相应的围岩表现出形态各异,以致对隧道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根据隧道工程具体的实际施工条件和围岩级别特性,采用新奥法进行隧道施工,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合理变换隧道洞身开挖和支护的方式,就能够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实施,实现均衡文明施工,达到优质、安全、快速和经济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立功,刘杰.隧道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成光.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ligong/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