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深度解读殡葬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自然元素

时间:2014-09-25 22:10:35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科技论文

摘要:本文围绕殡葬建筑与生态自然元素的契合展开,试解读当下殡葬建筑设计中自然元素在城市生态化发展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摘 要:本文围绕殡葬建筑与生态自然元素的契合展开,试解读当下殡葬建筑设计中自然元素在城市生态化发展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让自然元素在殡葬建筑空间上的痕迹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得以体现,也使人在其中体会到当融入了各种自然介质时,殡葬建筑作为一个主体变化的独立性,及这种变化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契合了主题。同时去深层次的挖掘变化的内涵,展示动态的过程,使建筑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特色。

  关键词:殡葬建筑;设计;生态;自然元素

  在当今生态自然观作为主要的意识流的影响下,殡葬建筑设计正趋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有意识的接纳相关自然因素的介入,将自然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进程,纳入开放的殡葬建筑景观体系之中。

  1 感悟生命的绿动——绿色的溶解

  绿色是自然界植物的象征。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与绿色植物的强烈认同感与亲近感,使绿色植物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营造活动中始终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殡葬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中,成为生态要素的主角。使得殡葬建筑不仅给逝者一个优美宜人的安息环境,更重要的是给生者一个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缅怀空间,并溶解变化成为城市中的生态景观。开放的绿地,融合于城郊自然景观,渗透于居民的生活,成为弥漫于城市中的绿色液体。

  德国的殡葬建筑已经不是单纯的埋葬死者骨灰的公用设施,在他们的心目中也不会把殡葬建筑当作可怕的地方敬而远之。在柏林鲍姆舒伦韦格陵园,宜人的绿色景观空间,精致的雕塑作品,让人看到更多的是人们在其中散步、健身、园艺、沉思,那种静谧安详的气氛会让人们深受感动。而在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园中,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墓园草坪中的树木疏密、起伏、自然伸展,树木因为它在空间上的向上升起,以及它的成长预示着勃勃生机与生命的创造,这使得天与地相结合。“在原始的宗教心灵中,树即宇宙,由于树使得宇宙能再生,同时总括了宇宙……”[1]正是人与植物之间这种超功利情感关系的存在使得绿色植物成为殡葬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使墓园整体效果舒展开朗而又融和了自然情趣,且具有流动感,创造出“流淌的绿色”。绿色植物千变万化的色彩更增添了殡葬建筑景观空间的迷人魅力。

  2体会生命之源——水元素

  “水”是殡葬建筑中最神秘的自然要素,在水面之下暗伏着另一个世界。在古代宇宙进化论中对天堂的意象通过“水”这一元素来表达,认为水是所有造型的原始本质,是生命的源泉和归宿。流动的水象征生命,而静水则是对逝者的世界的最好象征。

  意大利建筑师卡拉·斯卡帕设计的家族纪念墓园中就充分运用“水”元素,借助其自身特征不断反复映射、镜射、投射等物理现象,及其隐含的意义,即“水是所有生命之源”,也是生命的终点,因此水面作为隐喻阴阳两界的界面,把水面以下看作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宇宙中的生命在不断重复。通过运用一些不断重复的几何形态来呼唤这种设计理念,传达出对水中世界的幽冥意向的另一种诠释。水底由黑色的大理石墓碑铺成,水面映射着的现实世界中的天光花影,只隐约透露出下面的神秘世界,分别被生死两界的人们占据着,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绿篱多层次交织,在安静的氛围中呈现动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冥想的空间。[2]

  3体验空间的再生——光元素

  在人们的意识中,光代表生命和天堂,而黑暗则代表死亡和地狱。“光是极其独立的、自主的和自为的生命,很多时候它和建筑的结合成就了艺术,给予感知。”[3]正是光在葬祭仪式中的戏剧性演出,赋予了殡葬建筑空间以特殊的表情和含义。太阳的移动是自然节奏的体现,透过光传达着时间。光在角度、强度、色彩上无限变化,使光成为自然的象征。告别仪式需要静寂肃穆的空间气氛,等候区则需要轻松温和的空间气氛。通过光的明暗、强弱变化,光线与阴影交错,不同空间的转换和引入方式的序列化组织,使不同的空间气氛能够自然过渡,强化了葬祭仪式中的心理变化。同时自然元素的介入带来建筑材料的演变,让人体味到时间的流逝,用新的现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知觉和记忆,也使精神空间得到再生。

  位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恩斯科特(Enskede)森林墓园,以“场所”和“时间”中的自然光线表现空间的纵深度,创造出丰富、激动人心的场所。穿过整个场地,参观者被置于一种光影之旅中,阳光从树林中透过形成一道道的光芒,人走在其中体验着生命从自然中孕育最终又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循环过程。在这样的场所中,时间、光影、空气和生命的运转在墓园空间中被钝化,场所在此凝固,生者的呼唤与亡者的灵魂在这静谧的场所中融为一体。这样的场所使人、自然、建筑物与场地合而为一,使墓园的功能与建筑师和体验者的理想形成共鸣。视线也能使人产生一种对照的感觉:控制与释放,光与影,神秘与发现。来到这种场所同时也暗示着到达与离开,开始与结束,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视觉上总能给人们更深远的暗示,应用这种变化的视线可以产生强大的进程线,以加强神圣感。

  路易斯·康通过 “静谧与光明”这一耐人寻味的话来说明那不可言说的存在感受:“静谧并不是十分十分安静”,“静谧是不可度量事物之所在”,是“存在的愿望,被表达的愿望”。 [4]而海德格尔说:“我们用‘此在’这个名称来指这个存在者,并不是表达它所是什么,而是表达存在。”让我们不妨再把“静谧与光明”与海德格尔的下面这句话作一番比较:“当我们……沉思人和空间的关系,这当儿,就有一道光线落到作为位置而存在并且被我们称为建筑物的那些物的本质上去了。”[5]静谧与光明,抹平了那个人与周围世界对立的缝隙,而以一种境界去替代那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媒介物——空间。人在此境界中思考与存在,于无声处倾听世界,感受时空中的他之“此在”。

  4感悟时间的流动——风元素

  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观念之物,时间的经验起源于人对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感知,或者说,时间是经验主体对存在于世界的感知。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时间构成了一般存在的意义所在,而我们询问存在,就是要询问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询问时间的本质。如果把时间当成客观存在之物,则任何存在之物都沐浴在时间的河流中 [5] 。生与死之间的变化,涵盖了整个自然界,通过墓园这一个处于生与死共存对话的特殊场所为载体,将变化的过程展示给人类自身,引起对人生无常,自然景观变化的思考,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法表达,见证新的存在的开始。时间是景观变化形成的材料,它将其它景观要素组织起来,形成变化演进的过程。通过对墓园设计,完成对人生的无常,自然变迁的表达。

  现代墓园的设计正尝试着让时间在空间上的痕迹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得以体现,也使人在其中体会到当融入了各种自然介质时,墓园的景观作为一个主体变化的独立性,及这种变化给人的丰富感受。从时间、空间、人的角度去契合墓园的主题,从深层次挖掘变化的内涵,展示动态的过程,使墓园与自然融为一体。“风之丘”火葬场是桢文彦于1997年设计建造的,位于日本南部中津的一个公园里。火葬场由三栋建筑组成,它们位于一个大公园里的斜坡上,砖砌的殡仪馆,混凝土的火葬场,以及露天的红色钢架等候区和防护墙。在这个亡者的空间,通过桢文彦对仪式路径自身的操作和对光线的微妙调制而成为一个敏感的精致物。等待的场所则成为可眺望前庭景观及周围群山的]外延性空间,在等待逝去的亲朋火葬之时,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及风之韵味,回想过去的时光。因此相对于火葬场的部分的硬质且具仪式性的设计,等待区的部分则塑造为柔和光线包围而宽敞的空间。粼粼的水波和广阔的天空使灵魂得到展开和解脱。正如桢文彦所说“是在寻求空间的连续性质和对人的反应的唤起。而且火葬场还通过对控制自然光线来合成方向和深度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6]同时,逐渐升高的自然地形,刻画了生者渐渐脱离现实世界,逐渐洁化到一个在精神上能与死者完全平等的抽象世界的心理境界。植物序列的不同,造成视觉的差异。植物随风而动,且发出声音,表达了场所中风的存在与力量。

  5.感受心灵的慰藉,寻求生与死的对话

  生死观的转变使得殡葬建筑的情感发生了多层面的拓展,现代殡葬建筑不再是 “死者的城市”,而更多的是为了生者而存在的空间,无论从实际空间的利用或是精神情感的承载等各方面而言都是如此。因此,殡葬建筑作为城市中的特殊类型的公共空间,成为了现在和过去交汇的空间,生者与死者对话的空间,也是生者与生者相逢的空间。殡葬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传达给人一种“感觉”,即一种永恒及理想的场所环境,营造一种和谐宁静、回归自然的气氛,并通过人的感知得以体验,给予生者心灵的安慰。在生与死的变化过程中赋予生命、自然以丰富的意义。生者、死者、自然界共存的空间,在变化中达到协调与统一。今天的殡葬建筑已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安置亡者的灵魂,也给予生者体验生命的启示与慰藉。透过殡葬建筑外在的神秘表象,我们可以从中寻求对人生的思考,对来世的设想,释读出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心理特征,诠释生存的意义。

  在巴塞罗纳市郊工业区的伊瓜拉达墓园(Igualada cemetery),就是利用场地本身大片蜿蜒裂缝形成的的山谷为墓区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空间。自然的地形被保留但加以整形,山谷中的裂缝挖掘成为下沉的墓区核心空间。墓地依地形沿周边分层设置,各层由楼梯相连,成为三面围合的U形空间。中空的体积依山体走势向外砌筑,其中搁置棺木。建筑师从传统空间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以垂直方向的多层墓棺和门洞的形式取代了入土安葬的形式。生与死的隔离从地上和地下的转换变为室内和室外的转换。逝者成为空间永久的一部分而生者还继续在这空间里徜徉和缅怀。[7]

  3结语

  殡葬建筑的设计是要利用生态自然元素营造一种和谐宁静、回归自然的场所环境,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人生的过程,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心灵的慰藉,释放内心的情感。正如安藤所说,“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神性。在殡葬建筑中将这些自然元素结合运用,以抽象的形式在建筑空间中表达出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的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叙事风景” [8]。殡葬建筑将不再是一个孤立、有边界的特殊场所,而是溶解变化成为城市中的生态景观,成为整体生态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

  *本文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k1-6

  参考文献:

  1. 泰勒. 连树声译. 原始文化: 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2. 褚瑞基. 卡罗·史卡帕Carlo Scarpa空间中流动的诗性.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

  3. 王俊,陈柳.浅谈光在建筑中的作用.山西建筑,2004,8

  4. John Lobell. 靜謐與光明: 路易. 康的建築精神. 联经出版社, 1997

  5.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陈嘉映, 王庆节译. 生活·读者·新知 三联书店, 1999

  6. 桢文彦. 风之丘葬祭场. GA(Japan)[J]. ADA, 1997(7)

  7. Anatxu 7abalbeascoa. Igualda Cemetery, Enric Miralles and Carme Pinos. Phaidon Press Limited, 1996

  8. 安藤忠雄. 白林译. 安藤忠雄论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ligong/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