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南京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原因分析

时间:2014-09-25 20:18:55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内部面临地方实力派空军不断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国民政府如芒在背。外部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特别是1932年淞沪战役中中方空军的绝对劣势,都使......

  论文导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内部面临地方实力派空军不断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国民政府如芒在背。外部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特别是1932年淞沪战役中中方空军的绝对劣势,都使南京国民政府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空军,对内结束分裂局面,对外加强国防,抵御外侮。

  论文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空军,原因

  一、对付地方实力派的需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并没有真正完成统一,政治上呈现四分五裂的状态,地方的实力派表面上在中央的统治之下,但是他们控制着从东北到西南的大片国土,对于中央政府是阳奉阴违,甚至分庭抗礼。日本人都认为:“中国实力派之大部采个人或小集团的繁荣主义,缺乏为国为民的观念,因此就形成独霸一方,独裁私兵的状况,国家之存在,民众之痛苦,彼等从不负责。”[1]“九一八”事变时,陈济棠据有广东,李宗仁据有广西,龙云控制着云南,刘湘霸有四川,王家烈掌握贵州,盛世才掌控新疆,马步芳等控制着青海,宁夏,韩复榘控制山东,阎锡山雄踞山西、察哈尔、绥远,张学良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有绝对发言权,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中央难以介入人文历史论文,他们在自己的地盘内,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发行货币,拥有军队,形成了诸如: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黔军、桂军等各种地方军队,地方实力派为了争夺地盘,常常大打出手。正如毛泽东所说:“国民党新军阀蒋冯阎桂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成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2]随着矛盾的激化,新军阀之间爆发了几次大的军阀战争,如1929年3月到6月的蒋桂战争,1929年10月到11月的蒋冯战争,1929年11月到12月的第二次蒋桂战争,1929年12月到1930年1月蒋唐战争,1930年5月到11月,爆发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军阀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成败存亡决定于军事实力,于是空军的建设就成为军阀扩张军事实力的必要步骤。”[3]各军阀纷纷在自己的地盘内建立或者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航空力量。

  我国的航空起步比较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前,很多的省份空军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广东是我国航空的发祥地之一,冯如在日俄战争时就认为:“……当此竞争时,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武器。”[4] 1911年冯如从美国返回广州,准备发展航空事业,后不幸遇难。1918年初,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下设航空处,由留美机械专家李一谔任处长。1920年孙中山在大元帅府设航空局,由朱卓文任局长,下辖两只航空队。孙中山逝世后,1926年航空局改为航空处,1928年张惠长任航空处处长。“在陈济棠统治广东期间,一共拥有各类飞机一百三十多架。他把这支空军看作是手中的王牌,经常招待贵宾参观空军表演,洋洋得意。”[5]东北航空发展也比较早,张作霖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注重发展航空力量。他认为“飞机今后将成为军事上不可少的新式武器,要与国内的其他军阀相争衡,没有空军是不行的”[6]1921年东北设航空处,乔赓云为处长,在沈阳修建飞机场怎么写论文。1923年张学良兼任航空处总办,高纪毅为总务处长,周培炳为机械处长,其“航空队分驻沈阳、锦州、葫芦岛和绥中等基地,由基地分布情况看,东北建立空军的目的,是为军阀打内战抢地盘服务的。” [7] 1923年3月设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聘有包括法国人在内的十多名教官,至此,东北航空有了一定的规模人文历史论文,维修工厂、机械设备、航空人员、地勤人员、机械人员、教官等一应俱全。到1925年,“东北航空处已有60多名飞行人员,50多架飞机”“九一八前夕,东北航空军已拥有100余架飞机,近百名航空员,成为具有现代装备的新式空军。”[8]

  “云南在一九二二年底就有航空处了……一九二四年八月,云南政府将云南航空处改编为航空队。……并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又向美国购买了八架教练机。云南政府在办航校建空军方面总投资达二百多万元。”[9]

  1925年,张宗昌在济南辛庄创办了山东航空教练所。“1926年改航空教练所为航空处,同年5月改编为直鲁联军航空司令部,……”[10]

  山西阎锡山在1919年就开始筹备空军,“派人从法国购买了6架‘布莱克’式发动机”[11]准备自制飞机。1926年,成立山西航空队,1930年成立山西航空大队,有“……30多名发行人员,又拥有十多架飞机”[12]

  此外,西北地区,江苏,浙江、广西、湖南、福建、新疆等地空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各地方实力派建立的空军对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飞机数量很少,“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了北伐军航空司令部……除原有2个飞机队外,又增设了1个水上飞机队,辖水上飞机2架,刘国祯任队长,此时,飞机总数为24架。”[13]南京国民政府面对诸多地方实力派的军事挑衅,建立强有力的军队尤其是航空力量加强才是巩固统治的重要保障。

  二、“围剿”红军的需要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正式分裂,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在新军阀的夹缝中建立根据地。1930年5月,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展开了中原大战,这给红军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由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发展起来的红军约为7万人,地方革命武装约为3万人,建立了大小10多块革命根据地。”[14]红军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就策划对红军的“围剿”,国民党的空军在“围剿”中不断地加强力量。第二次“围剿”时“另配3个航空队助战”[15]第三次“围剿”时,“设空军指挥部,辖空军第1、3、4、5、7队,分驻南昌、樟树镇、吉安等机场支援作战。”[16]虽然剿灭红军一再失利,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决心不改,1932年6月,蒋介石在庐山说:“必须早日将‘匪类’肃清,然后才能充实力量对外。‘剿匪’须硬干、快干、实干。”[17]第5次“围剿”配备“空军5个纵队,飞机200多架,配置于南昌、抚州、南城一带,掩护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18]据1931年至1935年在中央航校任飞行教官的陈栖霞回忆:“我们三人那时都是受到‘报国怀壮志,得遂凌云愿’的宣传,而去报考空军的。结果却是人文历史论文,从航空班起到笕桥航校所造就的空军人员,都一批一批被派到江西,投入了当年的‘剿共’战争。……从第二期到第五期的学员,每期100人,毕业的约占50%,四期共约200人,几乎全部陪送到江西。”[19]而党的左倾领导人在国民党军队“围剿”时和其打阵地战,给其空军提供了用武之地,红军的阵地根本受不了飞机的轰炸。在红军被迫长征途中,国民党飞机更是围追堵截,湘江战役中国民党飞机对渡江的红军多次轰炸、扫射,使湘江都被染红了。“在敌空中优势的打击下,红军渡河的中央机关和掩护部队损失惨重,其中担任掩护的红5军团34师和红3军团一部几乎丧失殆尽。”[20]甚至“在红军过松潘草地途中,国民党空军仍给红军造成极大的威胁。”[21]红军到了陕北后,“驻西北的空军有第三中队(主队),第十二中队(驻兰州)和第九中队,仍组织陕甘空军指挥部,第三中队曾派一个分队飞到云南丽江,配合陆军堵击贺龙部队北上。‘西安事变’结束后,全部空军调到蚌埠集训。”[22]“剿灭”红军是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空军的原因之一,周至柔说得很明白:“训政则阻于匪共之竊发,……不逞之奸民,附和共产之邪说,蛊惑黔氓,流毒社会,民之无良,国谁与立,……而中央绥靖之功,于空军实力愈厚时,其事平愈速。回溯边区剿逆诸役,中央军威所至者,空军必为先锋,中央政教所及者,空军必为向导。……而后一切邪说以息,国是得以大定。”[23]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更好的利用空军对红军进行侦察、轰炸活动,不断的扩大空军的规模和组织,可以说国民党“围剿”红军的过程,既是国民政府空军不断配合进攻的过程,同时也是国民政府空军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日本军事航空施加的压力

  日本虽然不是近代中国唯一的敌人,但日本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1890年12月,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召开,山县有朋首相发表了“利益线论”施政方针的演说,标志大陆政策的形成,日本很快加紧了对朝鲜、中国东北的侵略。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后召开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将中国东北作为日本新的战略目标,并准备武力实施。东方会议的召开,“预示日本军国主义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怎么写论文。”[24]随后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1931年“9.18”事变爆发,到1932年2月占领哈尔滨,“仅仅经过4个月零18天人文历史论文,日军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25]

  1932年的淞沪战役爆发,日军海陆空以立体作战形势对中国军队展开进攻,“日军自始至终掌握着制海权和制空权”[26]在淞沪抗战的空战中,“日本飞机击落中国飞机5架,重创2架,中国飞行员3人阵亡,1人重伤。[27]在整个淞沪抗战中,中国空军都是在敌机飞临机场上方时,才临时起飞迎战,没有一次是主动飞往敌方上空进行侦查、轰炸或者配合陆军作战,“淞沪抗战,充分暴露了中国空军的最大的弱点——无法胜任保卫国家领空的重担。”[28]

  在淞沪战争前,日本的航空工业已有较大的发展,“军用飞机,多属自造。陆海军各兵工厂,均有大规模之制造,不足则嘱民间大工厂承造。”[29]军用航校和民用航校也纷纷出现,“除海军所属霞浦航空队及下志津、所泽、明野三陆军航空学校外,民间尚有十六处以教练飞行与学科等”[30]而淞沪战争对于日本航空的建设和发展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在这次战争中,亦算得了不少的教训。其最大的教训就是觉得空军威力之伟大,以及今后之必须大大扩充。因为这次的作战……其所靠的,只有飞机。”[31]到1933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有八联队,每联队各有中队2-4队,共26中队,飞机约850架。海军航空队共有17队,飞机550架,日本陆海军的全部航空实力如下:飞机队共43中队,气球队共3中队,飞机共1400架,航空人员共5500名。[32]到1936年,日本“陆军方面有飞机1450架,共分八联队,八联队下面更分侦察机队、战斗机队各11中队,轰炸机4中队。……海军的飞机共有900架,编成36队,种类有一三式舰上攻击机、九零式水上侦察机、九零式飞艇等三种,民用飞机共235架,战时多数可改成军用机,所以全部飞机共在二千五百架。”[33]

  淞沪战争后,日本开始把侵略目标指向华北,日本的步步紧逼,对国民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军备尤其是航空如何奋起直追摆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面前,“考我国航空事业,创办迄今,虽历二十寒暑,第因战乱相寻,大抵旋兴旋替,无若何进步之可言。即现今中央所有飞机,新旧合计人文历史论文,尚不及百架。以言防空设备,则不仅各省城市,即首都重地及各要港堡垒亦无暇计及,以言航空法令,亦多未颁行,以言航空教育,则全国历年所训练之人才,尚不满百人,以言制造工业,则原料无由自给,人才尤成困难。……此幼稚情形如此,奚可不亟谋发展之道?”[34]刘义方在《航空概论》中,对于空军建设的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征诸日本目下空军发展之迅速,将来拥有大空军,获得东亚制空权之实现,恐为期非远,则我国所受直接影响当又如何的增大,望我国国民其注意之。”在文中作者大声疾呼:“嗣后上海事变,及东北义勇军之苦斗,爱国志士,益见诸空军之重要,乃督使政府扩充空军。”[35] 蒋介石也不无担忧:“若任敌机照现在一样自由的飞来飞去,则我们的灭亡谁来担保。”[36]蒋介石在《国民与航空》序上说:“今日之中国,以国际局势之紧张,与内外环境之险恶,全国国民,应集中全力于自卫,而自卫之要,又当集中全力于空防之建设。”[37]

  参考文献:

  [1]邹明德,等.华北事变[M].北京:中华书局.2000:724.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

  [3]孙继先.东北航空军建立始末[A].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政治军事编 第八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604.

  [4]陈益民,江沛.老新闻珍藏版1912-1929[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7.

  [5]广东省兴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兴宁文史李洁之文选[M].第29辑 2005:278.

  [6]王工一,栾开明.长空风云录[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30.

  [7]孙炎.回忆东北空军[A].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 政治军事编 第八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610.

  [8]孙继先.东北航空军建立始末[A].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政治军事编第八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606—607.

  [9]王工一,栾开明.长空风云录[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62.

  [10]空军大辞典编审委员会编.空军大辞典[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758.

  [11]高晓星,时平.民国空军的航迹[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210.

  [12]马毓福.1908-1949中国军事航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197.

  [13]姚峻.中国航空史[M].河南:大象出版社,1998:15.

  [14]郭德宏,阎景堂.红军史[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6:87.

  [15]郭德宏,阎景堂.红军史[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6:137.

  [16]郭德宏,阎景堂.红军史[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6:143.

  [17]李松林.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G].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239.

  [18]郭德宏,阎景堂.红军史[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6:324.

  [19]陈栖霞,朱鸿道,唐中和.蒋介石空军重要训练基地——笕桥中央航空学校[A].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 政治军事编 第八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774.

  [20]王作化,刘波峰.长征途中红军用简陋武器击落五架敌机[J].党史纵横,2006,(9):32.

  [21]高晓星,时平.民国空军的航迹[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236.

  [22]张有谷.国民党空军对红军的追堵[A].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 政治军事编 第三编[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404.

  [23]周至柔.十年来的中国航空建设[A].见:中国文化建设协会.抗战前十年之中国[C].台北:龙田出版社,1980:264.

  [24]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文献出版社,2005:314.

  [25]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日本历史[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5.

  [26]余子道.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4.

  [27]林成西,许蓉生.国民党空军抗战实录[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11.

  [28]唐学峰.中国空军抗战史[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33.

  [29]郭力三.充实国防应先发展航空[J].航空杂志第2卷,1931,(1):9.

  [30]郭力三.充实国防应先发展航空[J].航空杂志第2卷,1931,(1):9.

  [31]卓献书.战时国土防空之理论与实际[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28.

  [32]王检.日本空军的发展经过及其现势[J].空军,1933-4-31,(25):10-11.

  [33]无患.战时常识讲话[M].重庆:生活书店,1938:50.

  [34]叔渊.全国航空会议[N].认识,1931-05-01(12):4.

  [35]刘义方.航空概论[M].天津:精华印书局,1933:200-201.

  [36]蒋中正.国民与航空[M].上海:现代书局,1934:59.

  [37]蒋中正.国民与航空[M].上海:现代书局,1934:2.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