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改进研究

时间:2014-09-25 20:19:01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摘 要:基层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团员青少年,将全部工作都紧紧围绕青少年需求来设计,将全部活动都紧紧把握青少年特点来实施,把团的工作与党的中心有机结合起来,把团的工作与青少年的需要给起来,明确基层组织团建的定位。构建基层共青团网络快速反应体

  摘 要:基层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团员青少年,将全部工作都紧紧围绕青少年需求来设计,将全部活动都紧紧把握青少年特点来实施,把团的工作与党的中心有机结合起来,把团的工作与青少年的需要给起来,明确基层组织团建的定位。构建基层共青团网络快速反应体系,以新的视角认识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解决共青团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思想、行为和手段更加符合形势发展和青少年需求,思想引导上既要旗帜鲜明,用主流的思想和声音占领青少年,把广大团员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关键词:基层组织;团建;机构设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随之变化并直接影响到了基层组织的建设和职能的发挥,出现了团的职能定位不够准确,作用难以发挥;基层组织联系青年有限覆盖面窄,运转艰难;基层组织共青团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等难点问题,都制约着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和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基层组织共青团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团建现状分析

  (一)团的基层组织形式与新时期团的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团的传统基层组织形式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以特定的单位为依托,对组织成员进行严格管理,这种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交善,包括青年在内的社会成员从单位体制中解放出来,对单位的依附性越来越弱,流动性越来越强,使团的传统组织形式面临新的问题。同时,随着基层组织改革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员工不断精简,团员数量逐年下降,再加上团的一些基层组织不够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充分,致使团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与当代青年的需求不相适应。现有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较为突出,强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但它的服务功能相对较弱。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的视野更加开阔,在学习、就业、权益、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服务质量和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青年成长成才、学习就业需要团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在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需要团组织帮助解决。与青年的这些需求相比,现有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相对较弱,在服务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完全适应当代青年的需要。

  (三)基层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难以肩负历史重任。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组织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尚有一些差距。从团干部自身情况来看,有的团干部理论水平不高,缺乏理性思维;有的团干部工作能力一般,缺乏创新精神;有的团干部作风不实,联系青年不够。从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来看,一是在团干部的选配机制上,没有把真正适合共青团工作的青年人才选进来,最终影响到了团干部陷入了干部进出渠道不畅的恶性循环中;二是对团干部教育管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政治上关心不够,思想上教育不够,工作上帮助不够,生活上沟通交流不够,最终使团干部成长缓慢;三是输出不优,重输入轻输出、随意调整团干部以及团干部转业难等问题,既挫伤了在职团干部的积极性,又让广大团员青年觉得从事团干部工作前途渺茫,希望不大。另外,大部分团干部身兼数职,兼职工作做得多,本职工作做得少。即使是专职,也专职不专用,团的工作反而成了“副业”。

  (四)基层组织教育青年的功能弱化,致使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特点。与时代的发展和青年的变化相比,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明显滞后,针对性、实效性受到了影响,基层组织教育青年的作用难以凸现出来,导致一些团员忽视了团员的先进性,将自己混为一名普通青年,丧失了原则和立场,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不出来。

  二、基层组织团建工作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组织团建工作履行职责的能力不强。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组织团建工作如何更好地履行基本职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对青年日益高涨的多样化需求,还难以提供切实有效的诉求表达渠道。一些团干部和团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认识不够,不能从大局出发,研究问题,主动发挥青年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不干工作一个样”的思想,坐着等工作,磨着干工作,工作积极性不强,工作缺乏特色和成果,共青团工作自然也就得不到党政领导的重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基层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基层团干部兼职多,承担的其他事务工作多,对团工作缺乏热情,被动应付,缺乏责任感。一些基层团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开展工作时经常面临捉襟见肘、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的尴尬局面。团干部没有积极性,团工作死气沉沉,团组织对广大团员和青年没有吸引力。一些地方缺乏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一些乡镇连干部职工的基本福利都不能保障,绝大多数行政机关、乡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基层组织团建的工作经费难以得到保障。有的地方对团组织换用、团干部转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造成团干部老龄化。

  (三)基层组织建设同青年发展状况不适应。组织观念淡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架构、青年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新的青年群体不断涌现,青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都对青年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面对这些新变化,多数基层组织团建明显滞后,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有待拓展,服务青年的项目和渠道有待丰富。同时,以青年为主要工作对象和以青年为主体力量的各种社会团体不断出现,团员流失现象严重,是对团组织的又一挑战。

  三、改进当前基层组织团建工作的对策

  (一)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找准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明确团的工作职责,一要坚持团组织的群团性质,克服行政化倾向。基层共青团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做行政工作没有法律依据,也缺乏相应的人力、财力。要发挥团组织的传统优势,在行政工作中,要多“敲边鼓”,多搞协调,做到工作目标的专一化和工作手段社会化的统一。二要切实发挥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基层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重任。这一职责看似宏观,其实有许多具体的工作。基层共青团组织完成了这一职责,就是完成了党赋予基层共青团的使命。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做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培养和引导好青少年的参政议政意识,为青少年广泛开辟参与社会、接触社会的渠道和舞台,充分挖掘蕴藏在青少年身上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三要树立基层共青团的品牌工作。无论是团的哪一方面的工作领域,都要有团的品牌工作,只要这些工作能坚持下来,巩固下去,团的组织就有地位,团的干部就有作为。

  (二)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增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目前,团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团的工作方法、组织设置、资源配置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出现了团的工作方式滞后于青少年的需求,团的组织设置滞后于改革的需要。团组织不是在引导团员青少年而是被改革的需要和青少年的需求推着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团的各项工作,彻底扭转团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团员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脉络,使基层共青团的工作更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要努力把握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增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展工作。要在组织建设工作中引入需求原则,注重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在活动开展中引入竞争意识,增强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活力;在团员教育中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团员青少年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基层共青团的工作全面与青少年接轨,与社会接轨。

  (三)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扩大基层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

  基层共青团工作不能有效地覆盖和影响青少年,淡化了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它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团的组织设置不能有效覆盖青少年;从主观上讲,是因为一些团组织在工作中“抓大放小”、“抓易放难”,基础性的、不容易出成绩的、最需要团组织关怀的、不好抓的地方成为团组织的空白点。要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尤其是要把进城务工青少年、农村留守青少年、企业下岗或面临下岗青少年、“两新”组织青少年、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相对弱势群体纳入团的工作视野,在这些人中间加大团组织的建设力度,把团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兼顾各项工作的平衡。

  (四)从团的工作方向入手,要深入基层依赖基层。

  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基层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少年最重要、最普遍的途径和载体,是基层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基石。然而,团的工作和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因此,把基层的组织建设和工作理解和定位于基层共青团的“生命力工程”、“活力工程”,把更多精力向基层倾注,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力量向基层集中,着力解决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使基层共青团真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战斗力和内生力。这次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乡镇换届、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以及团的民主建设等,正是面向基层、狠抓基层的有力举措。但是探索不应该停止,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尝试直选的工作,进行更大的突破。

  (五)从团的性质入手,注重普遍性和社会性。

  基层共青团只有扎根深厚的群众土壤、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积极面向社会需求,才能根深叶茂,才有源头活水。团的各级领导多次指出,当前团内存在“把同少数青少年、部分青少年之间的关系等同于同广大普通青少年的关系”的错误思想倾向。基层共青团在以往的工作中也较普遍的存在这一现象,简单地把团组织对部分青少年的吸引力、影响力等同于对全体青少年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导致团的工作“高端化”、“狭隘化”。因此,基层共青团应重点把握青少年工作的“普遍性”和“社会性”原则,要求各级团组织把目光投向广大普通青少年,坚决制止那些只有少数人参与、封闭在一定范围内、体系内的活动,把普遍性够不够、广大青少年认不认可,能否形成“面”上的工作态势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使广大团干部从源头上端正了思想态度和工作视角。

  (六)从完善团的各项机制入手,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

  团干部的作风转变,要依靠团干部个人的自觉,更要靠机制的约束。一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少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积极推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严把团干部的入口关。要建立团干部挂职、锻炼等制度,加大对团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二要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团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培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团干部培训经费,健全团干部的学习制度。三要完善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团干部的作风不实,从主观上讲是因为团干部普遍比较年轻,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够;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一些活动项目本身不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引起的。因此,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抓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入手,使团的活动与团员青少年的贴近度增强。通过进一步转变团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团干部做到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思想的活跃与行为的稳健相统一,工作品牌与工作创新相统一,团的岗位短期化与团的工作事业化相统一,促进团的干部健康成长和团的事业兴旺发达。

  四、结论

  处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兼顾好青年群体的特殊利益,进而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新课题。从共青团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坚持政治职能的前提下,更加彰显其自身的服务职能,更好的满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这成为共青团迎接挑战,摆脱困境的关键。推动共青团工作职能社会化、团的活动运作社会化,改变“等,靠,要”的被动做法,变输血为造血,加强团组织事业和阵地建设,扩大工作依托范围,积极吸纳、运用社会资源,增强团组织的经济资源和运作能力,扩大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把共青团工作转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才能保持共青团事业的“常青”。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