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漫川古镇会馆研究

时间:2014-09-25 20:19:10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摘要:会馆是明清时期一种主要的社会组织。近年来,对于会馆文化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漫川古镇是位于陕鄂交界处一个千年古镇、边贸重镇,随着当时经济的发展,会馆在此兴盛起来。研究会馆的产生、发展史,对于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

  摘要:会馆是明清时期一种主要的社会组织。近年来,对于会馆文化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漫川古镇是位于陕鄂交界处一个千年古镇、边贸重镇,随着当时经济的发展,会馆在此兴盛起来。研究会馆的产生、发展史,对于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漫川古镇会馆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本文将对漫川古镇的会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来弥补当地文献资料的缺失的遗憾。
  关键词:漫川古镇工商会馆
  
  会馆是明清时期一种主要的社会组织,是明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特定产物。会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试馆作为官绅提供歇息的场所,为同乡邑的僚属提供和聚会的地方,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商馆是同乡商人在异地共同创办的聚集场所,一方面同乡聚会,互解乡愁,互助互帮;另一方面,同业帮会可以商议帮规法则,协调行业发展与内部问题,提高对外竞争力;移民会馆客居同籍人在他乡建立起来的聚集场所。在会馆内部保留了家乡的习惯制度规范,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据点,在与本地人的交往中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研究会馆的发展史,就是在研究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会馆”的出现、存在、并得以广泛发展,内涵了众多的社会人文因素,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承载历史的实物史料,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表征不同地域与历史渊源、不同社会行为与角色性格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会馆文化”。
  一漫川古镇会馆的现状
  
  漫川古镇是位于陕鄂交界处的一个千年古镇,从古代的地理位置上来看,位于秦与楚的交界处,所以深受黄河流域秦文化和长江流域楚文化的双重影响。漫川自古以来,也是一个边贸重镇。由于位于秦与楚的咽喉之处,所以这里成了南北货物交流的集散地。明清至民国初年,漫川关商务繁荣,旱码头已有“三百余家铺户”,“泉盛源”号、“洪顺泰”号、“金隆昌”号、“黄聚兴”号、“徐贸源”号等大字号商铺达十余家。
  由于漫川商贸业的发达,明清时期南北方的商客在此开始开设会馆。南方船帮在此建有武昌会馆、湖广会馆,北方骡帮(盐帮、西马帮、北马帮、关中帮)集资建有北会馆、骡帮会馆。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会馆交流会,赛龙舟,唱大戏。会馆成为南北方商人在漫川古镇的聚集栖息之地。
  如今在漫川古镇,很多会馆都被保留了下来,比如骡帮会馆、北会馆、武昌会馆。这些建筑与周围的忠烈宫、黄家药铺、王家祠堂、明清街等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这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是很少能见到的。
  骡帮会馆位于山阳县漫川关镇的中街,座北向南,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始竣工,历时5年,由陕西、山西和河南的骡帮共同出资修建的。会馆由两部分组成,东为关帝庙,西为马王庙,合称为骡帮会馆。现存大殿、献殿、厢房、戏楼,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关帝庙大殿、献殿与厢房组成四合院,中为天井,院中四面台阶均用大青石条磨光对缝砌筑,天井中用石子拼砌团花图案。大殿与献殿面阔三间,11米,廊深2.75米,柱高10米,直径0.35米。屋顶结构为十一架梁,屋面为五脊硬山,马头墙。殿前横额枋深雕蔓草变形双凤朝阳纹,横额枋与平板桥之间饰万字花格,柱头饰花平子。屋内梁与驼峰、柱头均浮雕花卉、瑞兽、戏剧人物故事。大殿前装石门坎并浅雕花纹饰,门窗隔扇均通饰各种画格,更显的富丽堂皇。马王庙建筑样式同关帝庙,中间隔墙一道。关帝庙戏楼通高11.79米,为九脊屋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3.1米,进深9米,台口宽6.8米,两次间各为3.5米。横额枋三组人物故事,额枋上饰暗八仙。柱与下翘檐结合部与三角裙板上浮雕两个画面,左为“牧童遥指杏花村”,右为“江枫渔火对愁眠”。按檐处饰檐轩。舞台用厚0.3米大板铺砌,藻井用旋式檐轩刻顶,中间饰八卦太极图。马王庙戏楼通高11.88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1.2米,进深9.64米,舞台宽6.7米,两次间各为2.2米,舞台用0.3米大板铺成,藻井为八角形。关帝庙戏楼与马王庙戏楼合称为双戏楼。
  北会馆位于骡帮会馆北侧。据梁架题记,建于光绪三年(1877)。占地约380平方米。东西轴线上依次有前殿、天井、后殿。两殿均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两间11.8~12米,硬山灰瓦顶,两山墀头有“北会馆”三字砖雕。后殿檐带廊。1978年维修檐墙、门窗。
  武昌馆位于骡帮会馆南侧。建于清代晚叶。占地406平方米,坐东朝西由前殿、天井、后殿组成。两殿均面阔三间,13.4米,进深两间,10~10.5米,硬山灰瓦顶。两山墀头砖雕莲花、双龙戏珠图案及“武昌馆”三字。存石门墩、石狮子各一对。1953年,维修内外檐墙。传该馆为湖北商人所建,为当时水旱码头的交易场所。
  这些会馆由于年久失修,地方财政困难,无法拿出专项资金进行修复,再加上当地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对文物保护意识非常淡薄,所以会馆损坏非常严重。此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除四旧”活动中,这些会馆被当做封建残留下来的遗物,也遭到严重的破坏。漫川古镇以前多次水灾,河床升位,街道垫高,淤泥填满戏楼广场,致使戏楼底层几乎被掩埋,所处位置已低于河床标高,排水困难,地面长期潮湿,梁柱出现腐朽,戏楼濒临倒塌。
  
  二漫川古镇会馆建筑风格
  
  会馆作为同乡、同业聚会之所,兼具了联络、居留、处事与活动娱乐等功能,显然不同于其他诸如民居、衙署及庙宇等建筑,具有自己特殊的内容要求与建筑组构。一般说来,会馆的布局多为院落式,主要由戏楼、厢楼(耳楼)、正厅、后殿及居住用房(厢房或小院)组成,且极重视建筑装饰,外观一般均较华丽。因财力、人数等原因,规模或大或小,但戏楼、厢楼、正厅和后殿几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漫川的会馆的布局也为院落式。例如,骡帮会馆就是有大殿、献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式,院中间为天井,用于储水之用。柱子、额枋与房间的门窗皆为木质结构,深雕以及浮雕各种花卉瑞兽、戏剧人物故事等各种图案。会馆的前面为木质结构的鸳鸯双戏楼,戏楼内外皆饰有木雕风俗人物、双龙戏珠、凤凰朝阳等图案,工艺考究、精细。
  会馆形式多样、类型繁杂,建造时代、建筑目的各异,有行业之会、同乡之会,自然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加之常常与某种宗教意念或是民间传说、风俗习性相互融合而并存,共同组构成一个具多元化与多义性的特定人群聚会的场所。常见的是会馆与寺庙的结合以及与行业所尊奉的始祖神灵祭祀庙宇的共处,以宗教的信念强化同乡或同业的观念与内部的原则秩序,如会馆与财神庙的共处,会馆与关帝庙的合一等等,共同的场所,不同的会期与祭祀活动,互不影响,而互相扶持,观念与行为揉合并存,使会馆的凝聚力得到加强。骡帮会馆便是会馆与寺庙结合的产物,是由马王庙和关帝庙共同组成的。
  由于漫川古镇位于陕西和湖北的交界处(中国南北方交接的边缘地带),所以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方的特色,体现出来了南北方文化的差异。骡帮会馆的建筑风格体现出来的是北方建筑风格:会馆的侧墙为马头墙,也就是墙与屋脊的结合处,绘有马头的图案。因为骡帮会馆为北方商人所建,北方商人主要是陆路运输,运载货物主要靠的就是骡子和马,所以内心对马有一种感激和崇拜之情,把马的图案绘于会馆的墙上,更能体现出来北方的建筑特色来。在双戏楼的柱头上雕刻的花卉、瑞兽以及绘有的人物故事图案图案也体现出北方的特色。武昌馆为湖北商人所建,体现出来的为南方的建筑特色。比如在会馆两山墀头是砖雕的莲花,莲花所体现出来的是南方的特色。屋檐下额枋图案也多为船只、竹子等图案,这些都是南方的特色。最能体现漫川关南北方建筑风格融合的就是鸳鸯双戏楼了。
  
  三漫川古镇会馆产生背景
  
  漫川古镇的会馆皆为工商会馆,商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馆的产生。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空前扩大。漫川古镇作为南北方交界处,边境经济十分繁荣,从而促进了南北方会馆的出现。
  封建时期,交通是贸易往来最重要的前提。便利的交通是商业繁荣的保证。在我国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陆运辅之。漫川关位于金钱河的东北侧,在古代就是因为地貌广大,水域宽衍而得名,所以水运相当发达。在金钱河畔有水码头,俗称“小汉口”,主要接纳来自来自南方的商客,南方的货物多通过船只水运到此地,水运接汉江通汉口。唐代中后期,汉江兴漕运,汉江漕船一度转甲水北上直达上津县或漫川关,然后路转商州、长安。湖广商人通过水路,把南方的物资运到漫川关,与北方的骡帮商人进行交换,然后北方商人通过陆路运输把物资运往北方。从南方运来的货物主要有火纸、食糖、布匹、瓷器、白矾、口醋、酱油、煤油、火柴等日用百货;运走的物品主要是食盐和山货土特产品。
  明清至民国初年,漫川关商务繁荣,旱码头已有“三百余家铺户”,“泉盛源”号、“洪顺泰”号、“金隆昌”号、“黄聚兴”号、“徐贸源”号等大字号商铺达十余家。在现政府所在地以前为旱码头,专门接纳来自北方的骡帮商贾,北方的货物主要畜力车和人力车把货物运至此处。旱码头又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中心市场,有两条骡马古道。西古道:走箭河、穿七里峡、越长沟、出薛家沟至山阳县城,通商州、西安、关中,直至山西、兰州、新疆;北古道:穿法官、翻鹘岭、越高坝至山阳县城与汇合北上。
  居在骡帮会馆的北方商人大部分为陕北、晋北人,也有渭南、潼关一带的驼队。“明清驼队最盛时,每天进进出出,各有100余头驮骡。”
  北会馆的主要成员是陕西、山西来的商人,他们和骡帮会馆成员有乡土之谊,关系密切。骡帮会馆聚集的地点是马王庙,两庙紧紧相连。所不同的是北会馆成员为商贾,骡帮会馆成员为驮帮,前者负责买进卖出,后者负责运来运去,实际上就是货主与运输者的关系。
  会馆建设与商帮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行商而言,人们较早就认识到“惟思泉贝之流通,每与人情之萃涣相表里,人情聚则亦财聚,此不易之理也。矫桑梓之情,在家尚不觉其可贵,出外则愈见其相亲••••••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桑梓之情成为旅外同乡商人最易接受的纽带,也正是依靠这种联系纽带,各区商帮才得以不断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市场的扩大,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更多的居民业商提供了机会,使商业从业人员较前代大大增加。此外,在明清士大夫群中,商人及商业的社会价值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明清商人会馆获得了存在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漫川古镇会馆的衰落
  
  会馆的衰落大致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馆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下降,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近代以来,外患与内乱,严重地打乱我国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政府的一些重大举措诸如废科举考试、立商会以及民国政府迁都等,均从外部促成了会馆的衰落。但直接造成会馆衰落的深层原因,则是会馆自身。由于会馆具有浓厚的乡士意识,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面对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格局,会馆却试图依然独树一帜。然而人心不古,近代以来,求生与逐利,已成为国人的生存准则,这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尤为明显,人们往往通过对共有财产的占取,来换取私有利益,所以,强占、变卖会馆产业屡禁不止,加速了会馆的衰落,这在广东会馆表现十分突出。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城市一直成为政治斗争的中心地带,会馆成为政治斗争中异见人士聚会筹谋的重要活动场所,使会馆成为政府的主要监控对象,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会馆的规章制度,旅居会馆的人士必须上报警察机关,这无疑扰乱了会馆的常规管理工作。广东会馆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尤为突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粤籍人士到北京都与广东会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漫川古镇会馆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商业的衰落。首先体现在交通方式上的改变。近代以来,随着公路的发展,用畜力运载货物的方式逐渐得到摒弃,骡帮行业开始走向衰亡。“中华民国年间,每天进出各数十头驮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减少为十几头驮骡。1955年以后,由于公路的发展,统购统销的限制,商业渠道的改变等原因,驮骡绝迹了。”近代时期,气候多干旱,金钱河经常发生断流的现象,水路运输开始衰落,自郧西——上津——漫川关通公路以后,汽车运输取代了水运。60年代,金钱河停航,曾经繁华一时的水旱码头走到了尽头,一去不再复返。漫川古镇的会馆自然随着商业的衰落而走向灭亡。其次,会馆为了维护本乡籍商人的利益,不愿与外籍商人交流,这种盲目的排外性导致会馆固步自封,与现代商业对外开放性背道而行,无法认清市场形势,这也是会馆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漫川古镇会馆的开发及现代化管理的启示
  
  漫川关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遗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物古迹,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除了骡帮会馆、北会馆、武昌会馆外,还有明清街、千佛洞、武圣宫、娘娘庙、黄家药铺、王家祠堂、莲花第、藏经洞、清真寺、天主教堂等一大批的文物古迹。如何将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把漫川打造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恢复其原本繁华的历史原貌,让更多的人走进漫川,了解漫川。
  在古镇开发方面,我国有很多地方做的非常出色,最大化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了经济效益,例如山西的平遥古城、上海与江苏之间的周庄古镇、四川的洛带古镇等。这些地方与漫川古镇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是以古镇为依托,竭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都为漫川古镇以后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但是漫川古镇不能一味的模仿它们的成功模式,而是要立足于漫川的实际状况,提出可靠可行的开发的方案,把漫川开发打造为具有“漫川特色”的漫川模式。
  关于会馆的开发,一定要在不改变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不能为一味的为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而改变其面貌,否则会馆将会失去其原来的文化价值。骡帮会馆、武昌会馆、北会馆都应该得到恢复,尤其是细节方面(比如砖雕、木雕、绘画图案)的恢复更应该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原样修复。在院内植被的选择上,应选择竹子、梅花等象征美好的植物。双戏楼按照现状位置、样式进行整理复原。按照原貌在原处复原武昌会馆前戏楼。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仍存在很多会馆。但当今的会馆与过去按“行业”而设的会馆大相径庭的是,如今的会馆已完全失去了“行馆”的味道,而多了些“宾馆”的味道,更多的是集商务、洗浴、餐饮、客房、棋牌、娱乐、健身、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在硬件设施、装修档次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也是今非昔比。诸如“艺海国际商务会馆”、“亚力山大会馆”、“雅商会馆”、“八号公馆”、“浪淘沙”、“嘉年华”、“东方夏威夷”……之类的新型会馆(包括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引来无数的瞩目和惊喜,也给国内外商务精英人士的商洽、宴请、休闲平添了几分温馨与高雅。但是这些“会馆”,不会是只接受各个地方单一的商客了,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居住,这样也就失去了会馆最基本的原则。
  正文本文为2010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秦风楚韵民俗文化调研》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省志•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页。
  【2】《中国文物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5页。
  【3】《中国文物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5页。
  【4】《商洛地区交通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5】《嘉应会馆碑记》(嘉庆十八年),《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第350页。
  【6】《商洛地区交通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