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表现主义在包豪斯

时间:2014-09-25 20:19:10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包豪斯(Bauhaus)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高地,在这场运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其影响还波及室内设计,家具制造,纺织,制陶,金工等手工艺以及绘画,雕塑等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领域

  摘要: 包豪斯(Bauhaus)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高地,在这场运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其影响还波及室内设计,家具制造,纺织,制陶,金工等手工艺以及绘画,雕塑等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领域。

  关键词:表现主义,包豪斯,约翰.伊顿

  Abstract: The Bauhaus (Bauhaus) as a moder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a highlands, the campaign ha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s effect also affected interior design,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textile, ceramics, metal, handicraft and paintings, sculptures and other traditional in the sense of pure art.

  Keywords: expressionism, Bauhaus, John. East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B. 表现主义简介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一个流行于20世纪初复杂的文艺流派。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之初的北欧,以德国为中心的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艺术革命。表现主义艺术以尊重个体生命感性存在为诉求,以强调革新精神的普遍理想为宗旨,成为欧洲文化特定时期的一股强大的艺术势力。客观的讲,表现主义在建筑学内的影响大大不及其它艺术领域那般轰轰烈烈,也没取得瞩目的成就,但是表现主义却和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包豪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表现主义运动在建筑学内虽然没有引起强烈的呼应,但是我们不敢说表现主义对现代建筑没有深远的影响。

  C. 包豪斯的表现主义时期

  1919年,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首次召开,开始了短暂的德国魏玛共和时期。同一年,包豪斯第一任校长瓦尔特·格罗庇乌斯在魏玛宣告国立包豪斯的成立。1933年,随着希特勒的纳粹政府在柏林登台,历时十四年的魏玛共和国宣告结束。

  这就是包豪斯短暂的历史。根据本文论述重点,我们将包豪斯分为表现主义时期(1919-1923)和构成主义时期(1923-1933)。下面,主要将目光集中在包豪斯的表现主义时期,考察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影响。

  1. 穆泰休斯(Hermann Muthesiuo)vs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

  20世纪初的德国设计界受到来自英国两种风尚的强烈影响。一种风尚是以1851年,园艺师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建造的水晶宫问世为标志,鼓舞了一部分人对工业标准化的美学憧憬;另一种则来自对于水晶宫现象另一部份人的不同反映,其中以拉斯金(John Ruskin)和莫里斯(Wilhelm Morris)为领军人物,前者哀叹机器文化中手工艺的诗意丧失,后者则致力于复苏拉菲尔以前的中世纪手工艺传统。这股思潮引发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手工艺运动。在这两股不同风尚的思潮影响下,德国的设计界在迈入现代主义大门伊始,就处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矛盾中。在这样的背景中,1907年,在穆泰休斯,弗里德里希.诺曼和卡尔.施密特的筹划下成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联盟成立的目的皆在反对德国的保守主义和保守手工艺者集团,提倡工业标准化生产和设计行业的结合。这种从一开始就存在于联盟内部的分裂性集中表现在穆泰休斯和凡·德·维尔德的争锋相对的观点上。凡·德·维尔德认为穆泰休斯所强调的工业标准化是对艺术家个性自由表现的灾难。1914年,穆泰休斯在科隆举办的联盟博览会上发表的十点纲领,成为两人观点的彻底分裂的标志。最终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来自英国的两种思潮在德国的土壤上扎下了根,找到了不同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这种相对的观念也来自德国文化浪漫和理性的双重性。

  2. 左右摇摆的格罗庇乌斯

  在上面已经提到在穆泰休斯和维尔德之争

  中,格罗庇乌斯明确的站在后者阵营中。格罗庇乌斯在1919年通过竞争当选为包豪斯的校长不能不说与他在这场论战中所持立场有很大关系。因为,格罗庇乌斯的推荐人正是维尔德。

  “让我们建立一个崭新的行会,其中工匠和艺术家互不相轻,亦无等级隔阂。让我们共同创立新的未来大厦,它将融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有朝一日它将从成百万工人手中矗立起来,犹如一个新的信仰的晶莹的象征物伸向天国”(魏玛包豪斯宣言,1919)实际上,该宣言的原则早由以表现主义建筑师而著称的陶特在1918年底发表的艺术劳工委员会的建筑纲领中提到。由此,格罗庇乌斯形成了他的所谓“整体艺术作品”的思想,可以说格罗庇乌斯在任期间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乌托邦的理想。

  一方面坚定不移的抱着“整体艺术作品”的乌托邦理想,另一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早期的标准化生产的老路上,罗庇乌斯就是这样左右摇摆于表现主义和标准化生产之间。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暧昧的态度,才使得包豪斯多坚持了几年,而没有过早的夭亡在紧张的政治环境和紧迫的经济状况中。

  3. 伊顿的统治

  约翰.伊顿是包豪斯表现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位教师。他的言行和思想毫无疑问的左右着这个时期的包豪斯,甚至他古怪的信仰也吸引了部分学员的追随。伊顿所主持的初步课程使步履蹒跚的包豪斯站稳了脚跟,并使得这门本来是作为初步训练的辅助课程成为包豪斯最具吸引力的核心课程,一直延续到包豪斯的最后时期。

  伊顿着手设计了初步课程,这当今各建筑院校普遍采用的入门课程在当时相当的新颖。伊顿的目的是要通过这门课程,使得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性都解放出来。他要求学生做的两个练习特别重要。第一个是对质感,图形,颜色的感知力训练;另一个要求用韵律来分析艺术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把握原作的内在精神和表现内容。隐藏在课程背后的是伊顿本人的一种神秘主义指向内心的倾向。

  在今天看来,伊顿是何其明锐而远见。很难想象在大多数人热情拥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生活和新世界的同时,伊顿却以一种神秘近乎宗教的方式,洞见了其中暗伏的危机,并指出抵抗这种异化世界的方法:回归人的内心。

  伊顿于1923年格罗庇乌斯发表《魏玛包豪斯的理论和组织》后意识到了形势的转变,随后不久就黯然离开了包豪斯。

  D. 结语和思考

  上面简要回顾了包豪斯的表现主义时期,从众多的相互牵连的而显得关系复杂的史料中,我们认为:1.包豪斯由于各种原因,始终处于分裂的状态之中。这其中有体制和沿革的历史原因,包豪斯是由美术院校和工艺院校合并而来的,两种不同的体制的冲突始终存在于学校内部;2.包豪斯至少在1919-1923伊顿在职期间,和表现主义联系密切。1923年以后,表现主义则以潜流——抽象表现主义的形式继续影响着包豪斯,而其中发挥作用的是康定斯基。

  表现主义在包豪斯的统治可以看成是穆泰休斯和维尔德之争中,后者取得的短暂的胜利。而二者之争又可理解为英国手工艺运动和标准化大生产之间的斗争在德国的翻版。但是,如果包豪斯聘请的不是具有明星和领袖气质的伊顿,表现主义还会在所剩不多的时日里在包豪斯获得统治地位吗?这就是历史的复杂和不可逆性。而今天,建筑学似乎正在掀起一股非标准化生产的风尚,而这是以计算机和数控技术的发展成熟为前提的。马克思的历史模型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和历史的表象相吻合,但是我们不尽会问:为什么人类会再三的抵制机器标准化生产,这背后隐藏的是怎样一种非理性的欲望呢?回顾历史,在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这种非理性倾向称为浪漫主义;在本文定格的20世纪初,改头换面为表现主义;到了21世纪的今天,数码化则是其最时髦的名称。我们不尽惊叹于这种非理性冲动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书目:

  1. 弗兰克 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

  2. 肯尼斯 弗兰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三联书店,2004,P114-P138

  3. 董豫赣,《包豪斯的理念》,《文景(Literary Landscape)·第3辑》

  4. 翟墨,《表现主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 张黎 ,《表现主义,马克思主义水平的试金石》,http://paper.studa.com/2003/4-23/2003423152806.html,2005-09-02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