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模式在乾县的应用论文

时间:2014-09-25 20:19:13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周予康 林艳 摘 要:本文历史论文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乾县的历史资源进行了剖析,并对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的发展模式以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乾县 新旧分离,融新入旧的发展模式,将其建立在城陵关系、生态环境控制以及古城保护的基础之上,疏

周予康 林艳
摘 要:本文历史论文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乾县的历史资源进行了剖析,并对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的发展模式以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乾县 “新旧分离,融新入旧”的发展模式,将其建立在城陵关系、生态环境控制以及古城保护的基础之上,疏解老城的政治、经济等城市职能,并植入新功能---旅游服务基地职能,从而保证老城的活力。城市建设以新城为主,保证城市的现代化以及现代经济的发展,与老城互为依托解决了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关键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城陵关系、城市职能、总体布局。
论文正文
一、乾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概况
乾县古称好畤、奉天、乾州,是周、秦、汉、唐等朝代京畿之地,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始置好畤县,后几经更名,数易县址。唐、宋、元、明、清时期一直是州署所在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州为县。1993年陕西省政府将其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元年(公元684年)唐睿宗分醴泉、始平、好畤、武功、豳州之永寿五县地,设奉天县,奉祀乾陵。唐奉天古城即今乾县县城,其格局形成于唐德宗建中初年(公元780年),龟城内分六街,方格形路网与丁字路相结合的道路系统,通向六个城门的主要道路骨架一直延续。对比清代城池图,乾县古城保存了部分城墙遗址,且毁坏部分位置清晰。古城的格局、道路骨架基本未变,其独特的龟城格局依然整清晰的保留于城市格局中。历史古城的传统肌理、街巷格局等风貌特征依然清晰可辨。
唐代奉天城迄今历时1300余年的建城历史及其与乾陵的陵邑关系,构成乾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主脉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新旧分离规划模式研究
1、新旧分离规划模式的概念
新旧分离规划模式是指: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规划中为协调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采取另辟新区,逐步拉开城市空间结构,将新的建设和体现城市现代化的新功能引向城外新区,从而减轻古城压力的一种模式。古城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居住、传统产品贸易、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新城是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着重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新城与老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职能分工更加明确。这样就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城市用地和积极的城市增长空间。
2、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规划模式类型
新旧分离发展模式的类型判定,主要依据其历史遗存的完整度及等级。按遗存完整程度将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四类,即:历史遗存非常完整、历史遗存比较完整、历史遗存保存一般和保存文物建筑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保存文物建筑型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方式比较自由,一般不强调必须实行新旧分离。前三类名城的新旧分离规划模式主要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1)新旧分离,严格控制
此种新旧分离模式适用于历史遗存非常完整及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例如遗存非常完整的山西平遥,保存比较完整的山东曲阜等,都积极的采取了“新旧分离,严格控制”的规划模式。其中平遥于1997年12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城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实践证明,对于这两类名城在其城市发展的初期即采取新旧分离规划模式,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层面进行严格控制,使古城保持文化功能和居住功能,将新的功能完全布置在新区,对于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模式。
(2)新旧分离,融新入旧
历史遗存保存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古城范围内有一定量的文化遗产,但不够完整,独立地将古城作为未来城市的一个功能区,支承不起这个古城区应有的繁荣。此类名城的发展模式是在坚持新旧分离大原则的基础上,赋予旧城新功能,以保持旧城作为城市应有的活力与繁荣。这一类型有新绛、韩城等,新绛在1995年《新绛县县城总体规划》中采取了 “新旧分离,融新入旧”的发展模式,将城市分为五个功能区,即古城保护区、城西区、南关区、新纺区、城北区。古城保护区采取保护与整治相结合,不断改善古城区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赋予名城新的生命。其他四区承担城市的行政文教、商贸等城市功能,发展现代化的城市产业。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延续了新绛的城市风貌,较好的保护了古城的历史风貌。
三、乾县新旧分离规划模式
通过对奉天古城历史遗存征进行研判,乾县属于保存历史文化遗存一般的小型历史文化名城。从前面关于名城新旧分离发展模式类型的探讨中可看出:乾县的发展模式应采用“新旧分离,融新入旧”。
针对乾县城市自身特点,其新旧分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城陵关系一体化重塑
唐奉天古城因奉祀乾陵而建,其历时1300余年陵邑关系,构成乾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主脉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乾陵与县城的关系正从奉祀关系向旅游目的地与服务基地的关系转变。因此,对于城陵关系的重塑要从城市结构和城市职能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城市职能上,顺应城市产业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奉天古城和乾陵(国家级文保单位、4A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在实行新旧分离的同时,为老城培育朝阳产业——旅游业。充分挖掘乾陵作为两个皇帝合葬墓的独一性、乾陵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唯一未被挖掘帝王墓的神秘性。并通过大唐小镇的打造,使城陵相得益彰,合力将乾陵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奉天古城为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新的城陵关系。
在城市结构上强化奉天古城与乾陵的关系。历史上城陵是一体的,在城市结构上重塑二者关系是城陵关系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城市职能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视线通廊、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唐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旅游服务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的措施拉结城陵距离,缝合城陵关系。
2、奉天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是互相关联、交错与制约的,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名城研究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对于乾县而言奉天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乾县新旧分离模式的基础,在总体规划层面主要体现在城市功能与结构上。第一,改变城市蔓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跳出老城,另辟新城,人口的扩张、城市新建活动以及工业和经济增长主要由新城承担,从而减轻城市化给古城保护带来的压力;第二,奉天古城采取有机更新,坚持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采取措施,降低老城的人口密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优化城市环境。第三,寻求名城保护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应建立新旧功能有机交替与转换,并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对老城功能的调整、环境的改善,强化古城旅游综合服务核心作用,使之成为第三产业集聚区。
3、乾县新旧分离模式下城市功能重构
随着乾县的发展,其城市性质不断发生变化,1993年乾县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主导职能经历了陵邑之城、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旅游为主导的园林城市。在1995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旅游业为主,发展为旅游服务的加工业,商贸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将旅游产业提上了日程,凸现了乾县市应具有旅游、商贸等重要的城市功能。
乾县老城长久以来一直担负着城市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中心的职能,老城内各种功能用地混杂,不利于古城的保护,需对其进行调整。逐步将行政办公、工业、商贸、对外交通等功能逐步向新区疏解,带动老城人口向外疏散,老城区将突出发展居住、文化、旅游功能,体现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的职能。而新城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现代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4、乾县城市新旧分离规划模式下的总体布局
规划布局以乾陵和奉天古城保护为基础,采取跳出老城另辟新城的发展模式,未来城市将形成三个功能片区,即以乾陵为核心以奉天古城为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以新城政务、商业、娱乐为核心的火车站前区和位于铁路以南以工业和居住为主的工业园区。
站前区为未来城市新区,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工业园区是城市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新城区和工业区跳出老城形成独立的功能组团,既有利于城陵的保护,又有利于各个功能组团自身的发展,使之在城市形态、空间以及建筑形态等方面的设计免受古城的制约,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四、论文结语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思想中,新旧分离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方法,针对乾县的历史遗存现状,将其发展模式为“新旧分离,融新入旧”,城市跳出老城,另建新城和工业区,并使之成为城市的新增长点。充分挖掘乾县历史资源的特殊性,发挥乾陵在城市构和功能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中将乾陵纳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形成以乾陵为核心,以奉天古城为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乾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区。以此为基点推动城市职能转型,拉动城市产业发展,从根本上为城陵保护和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乾县建设局.乾县建设志[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2.
[2] 阮仪三、王景慧、王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树声. 绛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