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心理学论文--运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提高体育教学活动质量

时间:2014-09-25 20:19:14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叶洁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运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个性发展;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

叶洁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运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个性发展;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发展,特别要促进学生心理过程的成功体验,初步形成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

【关键词】:体育教学 积极性 自信心 心理活动

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其获得综合效益呢?笔者认为运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下面论文,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运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 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了。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善于培养和运用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

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问主动注意上来。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主动注意。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好的效果。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的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1、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

  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学生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2、让学生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以前,低年级学生从高处往下跳的距离是60厘米,而对今天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学生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学生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3、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还是举前面的例子,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4、让学生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5、多鼓励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学生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学生,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鼓励学生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6、正确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①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学生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学生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学生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学生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XXX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②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学生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①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②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③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学生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学生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学生,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④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学生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学生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论文结语: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爱“玩”,会“玩”的习惯,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其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培养,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

2.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1

3.班华 <<中学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6

4. <<幼儿教育>>1999年第11期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11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