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美学论文--浅析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

时间:2014-09-25 20:19:15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家园林更是典范。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美学深刻立意,使诗、画、园融于一体。 关键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家园林更是典范。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美学深刻立意,使诗、画、园融于一体。
关键词:私家园林 造园 意境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的私家园林以其形式生动、文化浓厚堪称中国古代营造史的杰出成就之一。有从早期有关记载,如《周礼》的:“园圃树果瓜,时敛而收之”;《说文》的:“囿,养禽兽也”;《周礼地官》的:“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就可以看出早在周文王时期造园活动就已开始。我国古代园林经过历朝历代的长期发展,分别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江南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两者在规模、布局、风格等方面有明显差别,前者以宏大、严整、堂皇著称,而后者则以小巧、自由、写意见长。因为后者更注意文化层次和艺术审美的和谐统一,所以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也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等美学上,也大量地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的“表意”手法。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特色之一。为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辞海》)。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认为创辞应服从于创意,力倡“内美”,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境胜的“无我之境”和以意胜的“有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通过其美学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主观精神形式的表现,二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形式再现,而两者有机的联系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中国古代画家在绘画中不但表现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表现出无形的意境。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林一开始就与山水诗画分不开,所以意境就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还是一种精神环境,而且还是一种能给予人们思想感悟的人文环境。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可说是建筑美、绘画美、自然美的有机统一,是由山水、建筑、花木等组成的天然艺术品。它典型的再现了自然山水的美,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虽由人作,宛自天然”(《园冶》)。
一、 自然山水的营造
山水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主要的审美对象。如前所述,江南的私家园林是田园山水的城市化和世俗化.所以,江南私家园林在早些时候应该是以在精神和形态上模写自然山水为主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自然山水神似和形似的模写.那时的江南私家园林是山水的园林,其艺术精神是直接的山水艺术精神。
江南私家园林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移天缩地进行创造“咫尺山林”。通过物的结构美衍生意境、生态美。这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再创造,也是对自然美的高度系统概括。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并非某一地区真山真水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自然山水形象。园林中的假山虽咫尺可量,但却有置身真山真水之感,可以使游人体会到“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
为表达画意、烘托意境,私家园林中往往需要亭、台、堂的外观,山石的颜色,溪流布置,树木品种的选择等等的立意。只有深刻体会到景物之外的情感,才能有“像外之像”的感受。而意境是自始至终存在于整个造园过程中的。,相对之下,西方古典园林的意境艺术表现方面和私家园林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艺术方面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李渔在《闲情偶寄•山石序》中对此更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然造物鬼神之技,亦有工拙雅俗之分,以主人之去取为去取。主人雅而喜工,则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有费累万金钱,而使山不成山,石不成石者,亦是造物鬼神作崇,为之摹神写像以肖其为人也。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神情已见乎此矣,奚俟察言观貌而后识别其人哉!”
二、预先设定主题
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往往是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这种表现手法常现于历史典故、文学艺术、神话传说的模拟等,这在私家园林园林中最为普遍。
然而意境并不能预先被设定,而是待园林建成后,通过一些景题、匾、联、刻石等文字信号,用联想、寓意、象征等手法以表达情操、理想、哲理等。如江南名园拙政园内有建筑名为“与谁共坐轩”,与谁共坐呢?原来是出自苏东坡的诗句“与谁公坐,清风、明月、我”,点出了与清风为拌,与明月为友的意境。这是利用高度概括的园林题咏来升华景物的意境,从而使其由物质空间上升到精神空间。
三、诗画匾额的点缀
古代文人表达情感意境的方式往往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江南古典私家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又借助楹联匾额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江南私家园林景观的意境借园林楹联匾额来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例如艺圃“朝爽”亭对联:“漫步沐朝阳,满园春光堪入画;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赞美景色的联语,可以引起游人对此地四季美景的联想与向往。
诗画匾额犹如中国画的题跋,能启发观者的联想,它们又大多出自各地名家手笔,往往作为书法佳作或碑刻珍迹,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例如网师园中的待月亭,其横匾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万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匾联,确实可以感到一种盎然的诗意。再如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仅一几两椅,但却借宋代大诗人苏轼“与谁同坐赏明月、清风、我”的佳句以抒发出一种高雅的情操和意志。
同时是高雅的又是文化的向导,藻绘点染,传递既定的意境信息,延引游人进入无垠的艺术天地,使有限的形态获得了无限的表现力。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我之境,则优美,则宏壮。”园林景致也是如此。
这些题名、赠诗、园记和楹联,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士大夫们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品性,同时也强化了景观的内在的生命意蕴。虽然它们是园林建筑的装饰和点缀,但比起那些不能永垂不朽的木制建筑和鲜花美树来说,它们更便于保存和流传,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四、江南私家园林美学意境启示
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师法自然”同今日回归自然,追求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思想暗合,这也是我们现代园林景观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应该吸取这些经典造景手法,同样可以指导我们今天的景观环境设计。伴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需要更具有思想、高品位、高水平更具平和的景观设计,以其打破繁忙沉重的都市生活带来的烦躁、紧张,山水园意境的借鉴和应用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计成[明]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李渔[清]著.闲情偶寄[M].远方出版社,2004.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曹明纲.中国园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6]居阅时.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J].广东园林,2005, 2
[7]朱凯,汤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J].城市园林,2005,3
[8]杨子江.园林楹联.[M]苏州:苏州教育出版社,1989
[9]吴倩.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