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4-09-25 19:09:53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关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不断出现,这些言论引起了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普遍担心。虽然目前我国的外资利用还没有受到实质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言论不利于我国外资的引进。因此,本文先对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进行综述,

  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关“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不断出现,这些言论引起了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普遍担心。虽然目前我国的外资利用还没有受到实质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言论不利于我国外资的引进。因此,本文先对“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进行综述,再介绍在这种言论下的中国外资利用状况,最后着重分析为何会产生中国投资环境不断恶化的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舆论综述

  (一)外资企业抱怨在华经营受到限制

  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声称通用电气在中国正面临25年来最严峻的经营环境,指责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浓厚,对外国跨国企业越来越“不友好”。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再加上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通用电气在中国面临的竞争是日益地激烈,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通用董事长的言语当中,流露出了对中国的不满,认为中国过多的开发自己的技术,与美国出口商品展开竞争。

  其实,通用电气对中国的抱怨代表了很多美国企业的心声。今年1月,美国政府接到由微软、波音等大公司签署的信函,警告说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系统性的政策,以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为代价来支持本土企业;今年3月,全球搜索引擎巨擘谷歌宣布退出中国,该公司此前一直抱怨其搜索业务受到中国方面的审查;今年5月,中美在北京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之际,美方向中国自主创新政策频频发难论文下载。

  (二)在华商会认为外资企业遭受不公待遇

  2010年3月,美国在华商会发表报告,抱怨外商企业在华受到越来越多不公平待遇,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美国在华商会表示:其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感觉不被欢迎参与中国市场并进行竞争的企业增加到受访企业的38%,是商会对该问题对会员企业进行调查的四年来,“不满意”比例最高的。

  2010年6月,中国欧盟商会也指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其对514家在华经营的欧盟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其中39%的企业对中国法律执行情况感到不满,33%的企业对冗长的工商注册程序提出指责,29%的企业把矛头指向了知识产权保护,而26%的企业认为在执行中国国家标准时,地方政府存在保护本地企业。同时,欧盟商会2010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认为,欧盟在华企业的盈利率自2008年起逐年下降。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里,75%的企业把市场扩张列为增加盈利率的重要举措,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共同的诉求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对中国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感是大多数欧盟企业的普遍担忧。

  (三)外国政府机构(政界官员)指责中国政策不够透明

  7月19日,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贸易参赞安凯彬抱怨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安凯彬提出,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的表述不够清晰,常常引起美国企业的过分忧虑。

  7月22日,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在出席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召开的欧盟贸易日活动时,其发言剑指中国自主创新政策。“尤其不能用自主创新作为借口,在关键行业,特别是信息、绿色行业设置障碍,把欧盟企业排除在外。”卡雷尔·德古特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应该确保其采购市场公开、透明,任何不利于竞争的规则都将阻碍经济增长。”

  7月26日,随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来华的德国企业负责人,在公开会议上质疑中国对待跨国企业的方式,希望在中国市场能够被“公平对待”。

  (四)国际金融公司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投资环境不佳

  2010年7月,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2010年跨国投资》的报告,对包括我国在内的87个国家投资环境的四个方面做出评估,这四个方面是:外国企业进行的跨行业投资行为,成立子公司的过程,取得工业用地的程序,商业纠纷仲裁机制。我国竟然在这四项指标的评估结果中均表现不佳。报告当中就指出中国外资企业设置的限制太多,吸引外资表现并不突出,导致很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

  二、“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下的中国外资利用情况

  (一)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2009年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下降近40%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仍保持在900亿美元的高位,仅下降2.6%,仍是全球吸引外资规模第二大国家。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6月,全国非金融领域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4万家,同比增长18.8%;实际使用外资5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3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5.1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3%和39.6%。到今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吸收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同时,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当月同比的正增长。

  (二)在华外企运营良好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营良好,回报丰厚,不少企业成为其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美国商会发布的《2010年商务环境调查报告》称,去年71%的美国在华企业实现了盈利,76%的企业利润率不低于其全球平均利润率。对于未来5年在中国的发展前景,91%的美国企业持乐观态度,超过75%的企业将中国列为其今年全球投资的三大首选地之一,近80%的企业计划在今年扩大在华投资。而代表了1600多家企业和个人会员的华南美国商会也发布了《2010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报告称,九成会员企业对目前中国的经商环境较为满意,会员企业今年在中国的再投资预算增长44%。

  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车在中国销售120万辆,使这家跨国巨头百余年来海外市场的销量首次高于美国本土。拜耳、沃尔沃、现代、宝洁等均在筹划大规模对华投资和业务整合计划。星巴克与可口可乐公司也向中国调查公司透露,中国一直是他们最为重要的成长市场。百事可乐公司也因为看到中国市场的丰厚利润,计划未来4年内向中国投资10亿美元,建造14个新的饮料生产基地。

  三、原因分析

  (一)政策不够透明,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但是外资企业仍然抱怨在中国经营的最大挑战是政策的不透明。外商认为他们在中国经营,碰到的法令规章和行政裁量权会处处碰壁。外商抱怨其无法与成长迅速的我国企业享有同等的市场机会,如基础设施、设备的采购等等。在一些招投标中,因为不够透明的制度,外资(尤其是高科技外资企业)的竞标失败了,从而产生很强的失落感。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外资的不断引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外资在我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外资比较重视的维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2008年6月中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基本建立了体系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虽然我国已经拥有良好的法规,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远远不能够令外资满意。

  (二)逐步上升的劳动力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新的劳动法的颁布,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沿海企业大面积加薪、相关部门对于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加大等客观上对外资企业形成较大压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尤其造成那些从事粗放型、低附加值产业投资的外资企业生存更加困难,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令一些外资企业产生中国投资环境发生变化的误解。

  (三)实行国民待遇导致优惠条件的丧失

  近年来,我国取消对外资企业的特别优惠政策,表明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已进入新阶段,即真正把在华外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使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例如,在2008年之前,新进入中国的外国制造企业享有5年的所得税优惠,包括2年全免和3年折半。如今,除了极少数专业领域之外,这些税收优惠已经取消。同时,在中国的经济特区,外国企业曾经每年只需缴纳15%的所得税。现在,这一税率已经上调至25%。除税收政策外,之前对外商投资者的其它激励也被逐步取消了。例如,因为新的重点被投放到农民福利问题上,外商投资者要从地方政府租赁土地的费用变高了。换句话说,因为现在要接受与本土商家一样的待遇,外商投资者感受到排斥和限制。

  (四)我国企业竞争能力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发展很快,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从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上榜数就可以看出来,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中国入榜企业数量再次刷新,共有54家企业榜上有名,超过了去年的43家纪录,同时有三家企业进入前十名。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让外企感觉到了压力,于是原来在中国很正常的一些事情也让外企高管们感到威胁,外资企业感觉在华的经营越来越困难,而他们把这归结为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

  (五)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外企遭遇挑战

  我国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需要,外资政策确实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这些政策并不直接针对外资,但是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导致中国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的外商投资企业订单量下降,甚至向海外转移,在中国整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背景下,低碳道路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项目遭遇挑战。由于这一原因,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企业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

  四、相关建议

  (一)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某些法律法规的不透明、不完善或者是法规执行不到位,往往就会使外资企业产生抱怨,产生我国的市场环境不好的看法,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政策透明度,特别是在外商关注较多的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和改革创新力度,努力为外商投资营创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外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外商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定期进行外资政策宣传

  外资企业的“抱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程序以及我国外资政策宣传中的种种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定期举行宣传活动,对外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释,消除一些误解。例如,劳动力成本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是一个事实,但不仅仅是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是还是比较低的,并且中国的综合成本还是低的。在宣传中要向外资企业强调,中国优势正在从依赖于人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向综合的竞争优势转变,包括市场空间和产业配套、劳动力的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

  (三)相关部门举行中外企业交流会

  通过交流会,给中方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交流平台,让其了解有些问题不止外资企业遇到,中方企业同样遇到,让其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并不是针对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同样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劳动力成本问题,事实上,感受到压力的并不仅仅是外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诸多国内本土企业也受到其影响。同时,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也使本土企业遭受巨大压力,对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外资企业,我国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遭受了很大打击。

  (四)适当的政策灵活性

  虽然外商投资者的大部分抱怨并不足为信,大部分抱怨是由于外商投资者的误解而产生的,但是我国政府需要意识到外商投资者期盼和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毕竟外商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是想获得一定的利益,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的政策灵活性的确会吸引外商。政府应该准确分析与把握外商投资者的需求,在我们能做到的地方,给予外商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实现我国政府与外商企业的双赢。当然,政府还要继续提高市场效率,减少腐败以保持长期增长。

  (五) 加快修订《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

  自从2007年对我国《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进行修订以来,近几年我国未对《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进行修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变化,《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已经落后于我国的相关政策。因此,为了使外商对我国的外资政策有更清晰和明确的了解,我国要加快《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的修订,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中要明确我国将扩大鼓励类和允许类产业、减少限制类产业,还将鼓励外资大力进入中国西部。同时,我国吸收外资未来将引导于符合中国宏观经济整体的发展方向,将大力鼓励外资投向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行业,而投资区域将以西部为重心。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zflw/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