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城乡统筹下的河南省农村社区

时间:2014-09-25 19:10:07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社区;河南

  农村社区是指生活在同一农村地区并具有社会互动的人口集合体。

  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党和国家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全国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从而解决“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新农村建设背景

  1.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努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国策决定了研究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迅速,而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明显,城乡矛盾突出,长期积累而成的“三农”问题也更加突出和明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呼之欲出,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

  1.2 科学合理、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加大,土地的供需、占补、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我国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村庄数量大、规模小且居民点分散、宅基地面积大、土地利用形态破碎凌乱。另外,村庄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宅基地闲置等现象普遍存在,潜藏巨大的土地整理潜力。通过农村社区规划,改善村庄布局凌乱的局面,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和管理,节约集约利用村庄建设用地,有利于缓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科学合理、集约利用土地的意义重大。

  1.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今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社会、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土地资源短缺和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城乡两极分化的趋势并未得到分本性的扭转。因此,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社区规划的编制工作转变农村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村庄的建设活动,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2、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建设基本情况

  2.1 河南省农村居民点建设的现状特征

  河南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下辖17个地级市;5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8个县。约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村庄规模普遍较小、村庄布局分散、村庄土地使用粗放,村庄设施配套水平低,环境卫生不达标,垃圾随意堆放,急需开展农村社区规划。

  2.2 农村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

  2006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充分认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并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2008年,对《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 2008),进行了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保证贯彻实施。同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省委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展。

  2008年47个扩权县完成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2009年完成50个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全部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以引导区域村镇合理布局、科学发展。2010年,河南省重点区域内规划建设的369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启动273个,累计建成面积1330万平方米,搬迁入住农户4.8万户。

  2.3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形式的多样性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新型农村社区的推进力度,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便于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探索制定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探索创立了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村庄合并社区、村企合一社区等多种新型社区设置形式。“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开封市杞县葛岗镇楚寨村、七里河镇的七里堂村为代表,以现有建制村为基础,一个建制村建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主要依托镇政府和村“两委”来组织运行。“多村一社区”模式以新密市的村庄整合为主,主要以现有乡镇为单位,对所辖村进行重新整合,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村规划为一个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范围内的居住人口提供全面的服务。“村庄合并社区”是以新乡市长垣县、延津县为代表的模式,调整农村结构,大力实施村庄合并,集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农民向新型社区转移。“村企合一社区”是指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村庄,实施村企合一,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实施村庄建设,实现良性互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这类社区以中牟县、新郑市为代表。实践中河南省各地也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着适应本地区特点的社区设置形式。

  3、河南省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要点

  3.1 根据村庄类型确定规划重点

  农村社区可根据其区位条件划分为县城驻地型、乡镇驻地型和农村地区型;也可根据主导产业及现状资源条件划分为旅游型、工业型和保护型等类型。

  县城驻地型是指社区选址位于县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社区,其规划应重点考虑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机结合、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乡镇驻地型社区是因乡镇发展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村庄,其村庄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化和村庄产业发展的影响,合理控制村庄规模。社区规模为5000-10000人。

  农村地区型社区为位于因城镇发展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范围以外区域的村庄,农村地区型村庄编制规划应根据村庄基础条件、建房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引导其进行建设活动,其关注重点是方便生产、利于实施。社区规模为3000-5000人。

  旅游型村庄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其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点和发展前景,注重旅游资源和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旅游对村民生活不合理的干扰。

  工业型村庄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村庄现有工业已形成规模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应结合乡镇规划统一考虑。

  保护型村庄为历史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村庄。应该按照有关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现存比较完好的传统特色村落,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结合发展农村旅游的需求,整治影响传统特色村落,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

  3.2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址

  农村社区有其自身特点,其选址除满足城市居住社区的选址要求外,跟要根据农村社区特点,考虑以下三点:统筹产业优势和教育、医疗资源等因素,优先选择交通便利,位置适中,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生活,使生产与生活相互结合,又不相互干扰的区域;要考虑村民的意愿,结合被合并村庄的历史、人文等要素,同时还要考虑村民自古以来的人缘、血缘、地缘的关系统筹安排。

  3.3 引导村庄建设与产业结合

  发展农村经济是城乡统筹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农村社区规划的内涵不应局限于风貌整治、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上,应将社区建设与产业引导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村庄产业特点,总结村庄产业发展需求,具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关设施,促进村庄传统农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3.4 加强社区建设的公共参与力度

  共参与一向是我国规划的一项基本要求,社区规划作为实施性要求很高的规划类型,更应加强农民的参与力度,而且要贯穿始终。规划前期通过现场调查、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发展愿望,并通过规划专业的分析与资料的整理,形成社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在规划过程中要与村民多次沟通、衔接,编制完成后,通过公示、讲解等方式,让社区居民了解自己村庄未来的发展蓝图,并及时总结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完善,使规划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3.5 尊重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在进行社区规划时,要对村民的生活习惯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原来村庄的范围内,村民之间彼此熟悉,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的交流频繁。针对这些特点,规划应多考虑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规划能组织交流的开敞空间,从而为形成融洽的家庭、邻里关系提供充足的保障。对于村民的劳作习惯,如农具的存放与保养、农作物的晾晒等,规划可设置农机大院,晒谷场等相应的设施与场地,以满足村民的需要。

  4、结语

  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节约土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加强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其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等原则,在对村庄现状条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资源条件,根据村庄特点,灵活运用产业引导、空间设计、公共政策等规划方法,引导村庄建设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从本质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型社区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与深化。

  参考文献

  【1】杨宝军.从实践中探索城乡统筹规划之路[J].中国建设信息,2009(7):17-20

  【2】陈鹏.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2010(2):47-53

  【3】曾福生,吴雄群,刘辉.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J].农业现代研究,2010(1):19-23.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zflw/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