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目的论在新闻标题英译汉应用研究

时间:2014-09-25 20:18:52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是的主导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翻译学家威密尔提出。他认为所有的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

  摘要: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是的主导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翻译学家威密尔提出。他认为所有的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目的决定手段”。 因此,翻译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目的原则。

  关键词:目的论,新闻标题,英译汉

  在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中,任何的事情不论小或大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因此,看新闻或听新闻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不小的小事。但是每天在成千上万的新闻中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逐一阅读甚至是浏览那些新闻,那么我们怎么有选择性地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新闻呢?新闻的标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在外语新闻的翻译中,我们有时候难以甚至几乎不可能找到原文和目的语之间的平衡点。因此,在新闻的翻译中,我们需要找到原语和的语的平衡,综观翻译理论,由德国翻译学家提出的目的论既尊重原文又对读者负责,对于新闻标题的翻译来说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德国功能派翻译的目的论

  诺德考虑到目的原则的不足:不同的读者层对于译文的期望不同;翻译目的也有可能和原文写作意图相违背。因此她又进一步提出了忠诚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作者,又对读者负责,译文要尽量与原作者写作意图一致。这一观点实际上也体现在她对功能翻译的定义上。她认为所谓的功能翻译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中或多种功能的研究”。在此,她将目的与忠实统一了起来,对翻译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新闻标题翻译的特点

  新闻标题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它不仅仅是一种应用性翻译,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今天的“新闻”到了明天就成了“旧闻”了。所以要能吸引读者我们首先就应该让我们的标题有吸引力。

  德国功能翻译派的先驱赖斯在其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不同的翻译要求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翻译文本。她在德国心理学家布勒有关语言功能观点的基础上,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移植于翻译,把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提出了三大文本类型,即“信息型”,“ 表达型”,和“诱导型”。三种文本的语言及其功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因此翻译时要采用不同的技巧。但是由于现实中文本类型的杂和使得这一标准实际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诺德将翻译分为“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类。所谓“纪实”是为的语文化的读者如实记录原文文化交际互动的情景;而“工具”则是以原语文化交际互动为模型,做的语文化交际互动的工具。“工具翻译”强调的语文化,重在表达原文发送者与译文接受者之间新的交际情景下的互动。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新闻翻译中所追求的:从文化上,能唤起译文接受者对于新闻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真正理解另一个文化中发生的事情从而对其有比较真实的认识,这也是我们进行新闻标题翻译的目的。

  3.新闻标题翻译的实例分析

  由于翻译是涉及到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行为,笔者在此将影响新闻标题翻译的因素主要分为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两类。

  3.1语言内因素

  语言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行文习惯和模式,因此语言内因素是影响翻译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在翻译新闻标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这一问题的特征,从词汇,语法和文体三个方面来分别或综合考虑,以最大化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发生的事情为目的,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给出既吸引中国读者又不失原文韵味的译文来。

  首先从词汇角度看,因为语言一直是被作为文化载体的,而且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语言的组成部分也相应地会有变化。

  例1:Metro***ual Snap up Cosmetics in China

  译文:士为知己者容

  原文中的“metro***ual”这个由“metro” (refers to metropolis) + “***ual”构成的混成词是由英国的同性恋作家Mark Simpson在其一篇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中创造出来的,指的是那些生活在大都市的有钱年轻男子,他们关注时尚又注重衣着打扮。这些人通常被认为比较世故,自恋,而且害怕年华老去的异性恋者。据说世界著名的球星David Beckham是他们的代表。这个新词汇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都是不熟悉的,那么怎么翻译才能既体现原文中该词的内涵意义又能使中国读者能真正理解呢?译者借用了战国时期的的一句几乎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句“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中的后半句的主体。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子是挑起家庭和国家重任的大丈夫,而女子则是男子的附属,对于着装打扮的女子的专长。所以译者的这一译文无疑会不仅引起读者的兴趣:为什么“士”也会为悦己者容呢?而且还可以让的语读者亲自感受原语中所要传达的信息。那么这一翻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次,从语法层面上看来,中文和英文文法上有很大的差距。英文是形合和语言,而汉语确是意合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有时候会要求译者对原文做出一定的改变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例2:Most Powerful Woman in Business

  译文:谁是商界女强人?

  原新闻标题是一个名词短语,如果直译,应该是“商界最强的女人”。这样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该文是描写的某一个商界女性,但原文事实上《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排名前50位的女性CEO。因此译者根据其实际内容将其改为一个疑问句。众所周知疑问句能激发读者或听众的兴趣,使人们在心里打个问号,是谁呢?惠普的女CEO?或者花还会落到谁家呢?该译者在不脱离原文本的主要内容上从形式上对其标题作出的改变着实能增强译文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失为我们在以后的翻译中借鉴的一种好方法。

  最后,语言内影响翻译的因素在于修饰层面上。汉语通常语言会很优美,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多华丽的辞藻。但这些词汇对于表意通常是没有很大的作用的。英语就不一样了,它的表达一般来说都很简洁明了,不会有很多不必要的修饰成分的点缀。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近乎完全不同的同一篇新闻的标题。

  例3:Earn More at Happy Hour

  译文:壶中有乾坤

  看到这两个标题,我们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但是它们确实是同一篇新闻的标题。该新闻的内容是讲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喝酒者比起不喝酒者来说能更还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个内容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如果将原文直译过来译成“在幸福时光挣钱更多”的话就和原文内容要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了。因此,译者根据对“happy hour”的理解:指的是工作一天之后和同事或朋友下班之后一起去喝酒的那段时间。而那是时间里人们更放松,而且可以在酒馆接触到不同的人,因此交往面也就更广一些,所以汉语译文将喝酒这个动作用盛酒的器皿“壶”来代替,实际上也是修辞手法借代的使用,译为“壶中有乾坤”,直接告诉读者是和喝酒有关的。而在汉语文化里,“乾坤”是来自《周易》具有神秘色彩的一个词汇。那么把喝酒和乾坤放在一起就不由得会让读者想知道喝酒到底会有什么神秘的因素,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3. 2 语言外因素

  虽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是文化不仅仅是由语言体现的,所以影响我们翻译行为的还有语言外的文化缺省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

  所谓文化缺省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它的存在是跨文化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比如汉语中的“三高女性”, “超级女生”, “加油好男儿”等等,都是英语文化中所没有的。相反地,英语中有很多习惯表达或是术语也是汉语中缺失的。因此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文化。

  例4:Menus ------ the Pavlov’s Bell

  译文:令人垂涎的菜单

  原文中有一个专有名词词组:the “Pavlov’s bell”,如果直译呢,是“巴甫洛夫换狗出来吃的铃声”,但是这个译文对于汉语读者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这个人是谁做了什么我们并不了解。而实际上巴甫洛夫是前苏联的一个心理学家,他做了一些关于狗的实验。实际上原文要表达的信息是:顾客看了菜单就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的狗听到他摇了就餐铃一样。拿的是他们相同的反应做比较。但是如果直译呢难免会不雅,人怎么能和狗相提并论呢?因此译者选取二者对食物的共同反应为基础得出了该译文,内容上与原文似有千里之遥,但实质却是一样。

  最后,也是最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或传达的就是不同文化里因为不同的思想意思造成的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在同一个文化中这种不同尚且存在,在不同的文化中就更是普遍存在的了。

  例5:I’m No Pushover, Says Next U.N. Chief

  译文:联合国大会鼓掌通过决议任命韩国外长出任秘书长

  潘基文:我是名果敢领导者

  但是译文中却将 “pushover”这个带贬义的词汇译成了褒义的“果敢的”。因为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我们为韩国人潘基文的当选感到骄傲,而且作为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第二个亚洲人,在他的任期里对于亚洲一些问题的解决应该会比较得力一些。因此对他的评价多是正面的,这和西方国家中对于亚洲人的一种怀疑不信任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英语的意思还是和汉语一样,但是汉语更积极正面一些,在这个译文里就体现了中外由于意识不一样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的评价。

  作为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新闻文本,翻译目的是为了人们更深入更真实地交流,因为目的论作为强调原文和译文的关系又强调翻译目的性的理论对于新闻标题的英译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它把翻译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翻译中又能不拘一格,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将原文的内容的原文读者的会有的反应贴切地转移到译文读者上来,充分地让国内读者真实地感受和正确地预期新闻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中国翻译》,2000 (4),9-12。

  [3] 何崇文,《新闻学基础》,[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wxlw/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