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高等教育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_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14-09-25 19:51:04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论文网


  高等教育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徐蔡余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近年来,按大类招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大类招生的优势,并对其在人才培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办学规模也急剧扩张,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自然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长期以来,高校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志愿安排专业,形成一考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很多考生由于受知识面等因素约束,当初填报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因此针对这种现状,很多高校打破常规,采取按大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择专业的培养模式。
  一、大类招生的优势
  1.学生专业选择余地大,专业满意度高
  大类招生打破传统计划教育的模式,允许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比较全面地了解专业所学和社会需求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类招生将若干专业汇总到一个大类里,考生在对专业设置比较茫然的时候,他们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后,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更加理性地选择。例如南京理工大学从2007年开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一年之后再分具体的专业。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这两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有95.1%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有3.7%的学生说不清楚,还有1.2%的学生不喜欢所选专业,这个比例较以往调查的专业喜欢偏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大类招生给学生更宽阔的专业定位空间,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提升了专业的满意度。
  2.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部为规范专业设置,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综合化的需求,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本科专业由原来的504个减少为249个,并规定了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旨在改变以往专业口径过窄、人才素质单一的弊端,这一举措与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不谋而合。一方面,大类招生能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分散局面,可以更好发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从“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其他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在办学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按大类招生培养,
  3.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就业走向的影响,报考各种专业的考生生源很不均衡,考生大多追捧通信、电子、金融等热门专业,造成专业报考扎堆现象,而一些社会急需,但较冷的专业生源质量较差,这种专业冷热的风向标造成很多家长和考生报考专业时形成一哄而上的现象,而大类招生能有效缓解这个矛盾。首先,可以将所谓的“冷”、“热”专业囊括在一个大类专业里,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矛盾;其次,由于大类招生涵盖了多个专业,所以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风险,考生调节余地大,被录取的可能性也较以前增大,并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其三,由于学科大类包括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后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专业选择,避免了过去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ylw/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