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素质教育需求的对策思考,论

时间:2014-09-25 19:51:05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论文网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素质教育需求的对策思考
  白光泽邢艳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近几年,由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职业院校培养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能否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能否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办学的关键。作为传媒行业,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针对传媒专业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几个对策。
  关键词:就业准入制度素质教育主体性评价模式
  在我国加入WTO后,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也加快了步伐,国家已经列出90多种准入工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如何适应其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们对传媒公司的调查中发现,有80%的公司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并不是学生学习不好,而是学生在工作中所体现的能力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同时更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未来经济社会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探讨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历史使命,既是理论的呼唤,也是现实的需要。
  第一、我们应变“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大力推进主体性教学。
  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所以教学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设计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灌输与注入。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结构心理学家布鲁纳十分赞成“以学为主”的观点,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由此创立了发现学习法。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Perkins在它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学生必须建构自己所学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踏着自己的已有知识在适当时候翩然起飞,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劳动部、教育部在就业准入制度实施中规定,凡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在申请参加中级以下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鉴定理论考核合格,操作技能考核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而学生在参加技能考核时普遍反应考试比较难,问其原因时发现,并不是考题难,也不是学生的实践课上的少,而是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条件一改变,学生就不知如何来解决它,不知应如何操作。这表明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应变“教”为“学”,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使其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而要实现以“学”为主,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首要前提。
  1.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参与意识并非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对教师的服从,也不是仅限于课堂、答问的参与,而是一种动态的隐性的过程,着眼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质疑、存疑、设疑,进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即学生对自身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另外,创设合理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是主体性教学的关键。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jylw/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