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投稿邮箱: 941198995@qq.com

浅析我国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供需矛盾,论文发表,发表论

时间:2014-09-25 19:10:51 阅读量:0次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论文摘要: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支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但我国农村公共财政的有效支出无论在金额上还是项目上均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本文从供需双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供应方因财力薄弱、财政倾斜城市而对农村公共支出投入不足,需

论文摘要: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支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但我国农村公共财政的有效支出无论在金额上还是项目上均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本文从供需双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供应方因财力薄弱、财政倾斜城市而对农村公共支出投入不足,需求方因缺乏需求表达致使需求信息无法上传,并针对形成原因给出提高我国农村公共支出供给项目和数量、缓解供需矛盾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公共支出 供需矛盾 供给方 需求方

        农村公共支出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其供给增加将使农户增收。现阶段我国农民对公共支出具有强烈需求,而农村公共支出普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村公共支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农村公共支出供需矛盾的形成原因 
   
  (一)供给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1.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公共支出因其所具有的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特征,不管是纯公共支出还是准公共支出的供给主体应该主要是政府,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加以提供才能保证公共支出内在的公共利益或福利的真正实现。近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扩大占GDP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仍不能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增长的需求。2003-2007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从32605亿元增长到77608亿元,占GDP比重从24%上升到约3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全部5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6%,2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3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9%。这表明,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我国这一比重明显偏低。与中央财政相比,基层政府收入更为短缺,与其目前所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需资金相去甚远。根据公共财政学,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分别承担全局性和地方性的公共支出,但是我国农村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有悖于此,大量农村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于县、乡和村。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中,中央负担了2%,省和地区负担了11%,县和县级市负担了9%,而乡镇负担了78%。基层政府迫于众多的事权压力,在税费改革前主要通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及各种摊派来筹集资金。2002年以来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限制了基层政府摊派、收费的权利,使基层政府收入大幅减少,在财力受到约束而事权没有相应减少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减少部分公共支出成为必然选择,从而导致农村公共支出资金来源不足的局面。 
    2.财政对农村公共支出投入少。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城乡分割的公共支出投入体制,财政资源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倾向明显,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1992 -1996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23% ,财政支农支出年均增长只有16.8%;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也由1978 年的13.42%下降到1999年的8.23%;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78 年为10.78%,2000 年仅为4.36%。财政对城市的倾斜,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支出配给与城市差距较大。以教育为例,2001年城镇小学生平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生平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为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公共支出投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镇人口基本上免费享受财政供给的各种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 而农民则主要靠自己解决农村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 自己承担养老、教育、医疗等费用,从而导致农民成本增加、减缓农村经济发展速
本文链接:https://www.133lw.com/lunwen/zflw/2440.html